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朴璞文学论坛

搜索
热搜: 诗歌 文学 灌水
查看: 37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苗雨时:一枝婉约凄美的爱的花束——读秋水竹水诗的印象

[复制链接]

11

主题

0

好友

44

积分

微尘

石子
98 颗
帖子
44
在线时间
30 小时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0-30 19:20:4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秋水竹林诗选》,十年十首,足见诗人选诗之严,亦表现了他对诗的敬畏和经典意识。这无疑是一种不同流俗的坚守,也凸显了他的艺术良知和责任。对一个青年诗人来说,十分难能可贵。
他的诗,是一种以爱和生死为核心的突破古今的穿越性书写。写古代故事,有现代意识的观照,写当下情怀,又葆有古风遗韵。时空的纵横开合,极大地增殖了审美的历史蕴涵。长诗《春江花月夜》,借用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旧题,以其人生无常的意念和空茫的韵律,记写了明末清初却难中的一个艳美凄绝的爱情故事:一位太子,在江南水乡,邂逅一位秀美的女子,两人相知相恋,后清兵占领扬州,二人被迫离散,从此,那女子空楼守望,音讯杳然。若干年后,太子重回故地,而女子已经亡故,他来到墓前祭拜,思前想后,于幻灭中空留下那位女子生前的倩影。历史的烽烟,擦亮了这爱情的悲剧。春、江、花、月、夜,逶迤而来,一字引领一节诗展开一段情节:“春”,写恋情美好的回顾;“江”,写女子等太子归来的苦况;“花”,写太子归来的寻觅;“月”,写人去楼空、物是人非的悲凉;“夜”,写人生在战火中的破灭与爱的永恒。这首诗,以自己的现代观念,揭示了历史长河中战祸与人性的冲实,其价取向,是爱的忠贞的礼赞。他曾说:“诗中的故事,也许发生在任何一个朝代。”这就使此诗的精魂具有极大涵盖性和延展性,而获致长久的艺术生命的葳蕤。      
《七夕》是现今中国的情人节。本来发生在一个世俗的南方小镇,但诗中却叠印着古代月光下的重重影像,两相映衬,亦实亦虚,模糊了今夕何夕,氤氲成一片爱的虚幻与绵长。《起风了》,写风中的月、桐树、小巷,这些都是爱的见证。但风是时间的象征。风吹进两个人的照片,“在墙一挂就是多年”。人会老去,而真爱不老。一个指向过去,一个预示未来,继往开来之间,供奉的是爱的祭坛和祭坛上永不熄灭的爱的灯火。这灯火:

    在今夜墨色层层脱落的窗口
    在突然暗下去的城市
    一盏灯挖掉一小块黑暗亮着
            ——《灯》
生与死,从古至今,是人生无常的两极表征。无论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都在这虚无的框架内来回摆动和转换。这是人生在世无可擅离的宿命。喧哗热闹中的人要死,“采菊东篱下”的人也要死。不过他们的生命价值不同。前者一生被物欲沉压,死得不明不白,后者领悟“天人合一”之大道,活得自在,死得安祥。陶渊明曾作《拟自挽诗》云:“死去何所道,同体托山阿”。《月亮是你唯一的面孔》,中秋时节,“很多消失的人”,他们的魂灵,都会来到家中相聚,然而来无影去无踪,只“留下几点泥土一泓秋水”,“唯有她在另一间房子里”,那爱的身影服贴在纸上,“窸窸作响”,挥之不去。满天的月光洒在乡土上,一地的银白,是一地的爱……
人从虚无中来,又到虚无中去。人活在世间,唯有留存的爱,是曾经真实的存在。这爱的存在,横贯历史风云变幻,深入生命本真与原初,就像从心录的土壤上生长出的一束菊花,它迎着秋光,抖落尘埃,挂着晶莹的露珠,永不凋落地摇拽在天地间。古诗云:“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正是因为有了这一点温暖和明亮,我们就不能说世界已昏然死去而毫无希望……
诗人的生命情调,是哀婉的,感伤的,哀婉而美丽,感伤而风华。幻灭中挺拔着醒悟,无奈里潜含着追寻。在无爱的现实生存境遇中,我们看到了一种生命对爱的执着与守护。与此相应,其艺术图谱,表现了一系列独具的特点:鲜明的色彩感,不论是绚丽,还是凄凉,都正向或反向地映托出人的心境;意像独立、单纯、鲜活,或自然,或人文,都传导着江南水土的万种风情;而话语构成,古典词语与现代词语并用,忻合无间,韵律谐和流畅,浑然无成,并无生涩之感。所有这些,构成了诗歌的生命形式,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致:缤纷而恬淡,朦胧而幽渺,凄清而美艳,切近而悠远……
我们说,秋水竹林是真正的诗人,他的诗是真正的诗歌。他的才情禀赋和诗的特质,是美,是艺术的高标。他虽然还年轻,诗歌之路还很长,但只他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今后的努力就会攀上一个更高的艺术峰峦,迎来旖旎美妙的无限风光! ……
                                                                                          廊坊师范学院
                                                                                   2013年10月28日

Archiver|手机版|朴璞作家网   

GMT+8, 2024-11-8 23:22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