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9-7-31
- 最后登录
- 2014-1-25
- 阅读权限
- 0
- 积分
- 1467
- UID
- 23021
- 精华
- 0
- 帖子
- 1466
- 在线时间
- 167 小时
- 石子
- 10 颗
- 帖子
- 1466
- 在线时间
- 167 小时
|
赏析《有关大雁塔》
《有关大雁塔》是一首新生代诗,或者说是一首后现代诗。在诗人的笔下,大雁塔不再是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不再是一座英雄的丰碑,大雁塔就是它自己,一座冰冷的、无生命的建筑物。一切赋予它的象征此刻都不复存在,在诗人毫无感情的语言下,大雁塔上,无所谓英雄,无所谓崇高,只有真实的生活,世俗的情感。
在我看来,《有关大雁塔》作为一首新生代诗,成功地做到对崇高的反叛,回归日常生活之中。诗中写的大雁塔,剥去了许多外在的文化意味,只成了一处旅游景点,它的功用除了使“那些不得意的人们/那些发福的人们/统统爬上去/做一做英雄”;让 “我们爬上去/看看四周的风景”之外,别无它用。而“英雄”这一概念在诗歌中更是被消解的一无是处。 诗人认为那些敢从大雁塔上跳下去的人,就算是英雄。这显然与我们以前对英雄的理解大相径庭,但我们又不得不怀疑敢从大雁塔上跳下的人是否算个英雄。这种“英雄”与历史烟云里“英雄”孰高孰低。在这种质疑中,诗人巧妙地完成了对英雄这一概念的消解。
与以往的朦胧诗相比,《有关大雁塔》在写法上没有过多地融入诗人复杂的情绪,起伏的情感,而是用一种客观、冷静、零度感兴的手法来处理的。在诗中,诗人对那些来爬大雁塔的人,那些想做英雄的人,那些看风景的人,既没有正面的赞同,亦没有讽刺批评。诗人眼中的大雁塔就是这么一个地方,让想做英雄的人爬上,或者跳下,或者看风景,最后消失于街角。至于其他,“我们又能知道什么”,我们对生活麻木的状态,顺其自然,而没有过多地在意什么。这是我们真实的生存状态,来大雁塔,登高看看,然后走了,然后又有的人来了。在这场旅行中,诗人只是个旁观者,在事物之外,看到了,然后说出来仅此而已。
休姆曾经说过:“永不,永不,永不使用简单的陈述,那没有效果,必须使用比喻,那就能创造另一个世界。” 而新生代诗人受到了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影响,极力地消解之前的一切关于诗歌的技法、意义,努力建构出一种属于自己的写法。
具体到《有关大雁塔》里,则表现在诗中并没有过多地注重语言的修饰,甚至可以说是完全摈弃语言的修饰。诗中采取了直接的陈述,去除了其他一些可以显露情感的叙述方式,使诗歌显得客观冷静,具有说服力。情感充沛的文字虽然可以引起人的共鸣,但是却是极度缺乏理性的。客观冷静的文字,直接的叙述,恰巧弥补了这一缺陷。仔细阅读诗歌,我们会发现,诗中的语言清新活泼,具有很浓的生活气息,完全看不到以往诗歌的那种华丽的修饰,模糊的词义。诗中甚至很少使用修饰词,每个词语都是简单而又准确地表达。
诗歌的开头和结尾都这样说到“有关大雁塔,我们又能知道些什么”,就算是现实时空中一座大雁塔,我们也无法完全道尽,更何况是无数历史片段里的呢?以此类推,就连一座大雁塔,我们都无法完全道尽,更何况是世界,社会,人生呢?对于历史,对于英雄,“我们又能知道些什么”呢,正如我们对大雁塔的认知一样,于我们而言,现实时空的大雁塔只是一座冰冷的建筑物,我们可以登高,可以望远,除此之外,一切都是附加的,一切都是值得质疑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