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9-8-2
- 最后登录
- 2015-5-17
- 阅读权限
- 20
- 积分
- 238
- UID
- 23055
- 精华
- 3
- 帖子
- 238
- 在线时间
- 117 小时
- 石子
- 246 颗
- 帖子
- 238
- 在线时间
- 117 小时
|
诗歌让诗人成为宽阔的海洋
温远辉
一
诗人江湖海二十年前在诗歌界已是小有名气,被视为“诗坛新星”。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中国诗歌狂飙突进、热浪滚滚的辉煌时期,那时候的诗人仿佛头上都顶着光环,被无数的诗歌“粉丝”仰慕和爱戴。相比较于当下而言,那个时候的刊物不算多,在正式出版刊物上发表诗歌作品很不容易,诗人要想崭露头角更属凤毛麟角。江湖海15岁时开始习诗并发表诗歌,在中学校园里迎来许多仰慕的眼光。1983年19岁时便在《星星》、《飞天》等刊物发表诗作,24岁时作为湖南唯一的诗人代表,参加了由《星星》诗刊举办的首届“新星诗会”,同年出版的诗集《寻找白鸦》也获了奖。读大学时,他还提出中国新乡土诗概念,为名噪一时的新乡土诗运动的首倡者。风华少年,豪情满怀,一时风光无限。不过,那时他的笔名不叫江湖海,而是银波。而他的本名叫刘腾云——一个长辈取名时寄寓了美好愿望,却十分普通的名字。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刘腾云来到广东惠州,在报社谋职。来到异地他乡,有15年的时光,他不再写诗发表诗,不在人前做诗人的谈吐,也从不将“银波”的名号向人炫耀。“银波”自此从人间“蒸发”了,这让喜爱银波诗歌的读者惆怅不已。我相信,这15年里,诗歌的夜莺不会从不在刘腾云的梦中啼叫,诗歌的吟哦声不会从不回响在他的耳畔。但我不知道,诗歌的波浪在他内心喧响时,他怎样自我抚平阵痛,然后平静地走向他在报社里的办公桌子。15年里,刘腾云勤奋而又专注于记者和编辑的工作,在人们的眼中,他是好记者、好编辑、好同事和好男人。谁也不知道,这位新闻中心主任有文学创作的才华,不知道这位年轻的编委如此谦卑,如此“韬光养晦”,隐逸如此之深之远。
记得去年召开全省第七次作代会时,我提议将江湖海列为特邀代表。此事被人告了一状:温远辉莫不是受了贿赂了,不然怎么会提名他?他一个记者编辑,文学出道没几年,有什么资格呢?我明白,这是人们不了解刘腾云就是江湖海,就是当年的银波,不了解他对诗歌的付出和他诗歌创作上的成绩和影响所致,是好心人不愿文学的圣洁被玷辱的心情所致。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必要的交流活动的展开,人们一定会正确认识和评价他的。果然,在今年惠州市的作代会上,他顺利当选为副主席,分管诗歌学会和诗词学会的工作。我数次到惠州,见到那里的作家诗人亲密无间、其乐也融融,江湖海快乐地置身其中,我甚到宽慰,喜而畅饮。
二
中国人取名字,自有很随意的,但绝大多数人却是很在意和讲究的,尤其是文化人取笔名,更是苦心孤诣。笔名常常会或多或少地折射出主人的精神心理,具有精神现象学的意义。由“刘腾云”而“银波”,由“银波”而“江湖海”,这其中寓意着什么呢?三年前,诗人银波重新出山。一定是诗歌的海洋呼唤着他,让他不再隐逸深藏,让他激情澎湃高吟诗歌出现在人们面前。这时候的他,身上所散发出来的对诗歌创作的激情,所爆发出来的诗歌创作能量,都令人吃惊。当然,他的创作成绩也让人刮目相看,让人不得不重新打量他认识他。笔名舍“银波”不用,而改用“江湖海”,等于舍弃了过去曾有过的诗歌荣光,重新开始新的征程。这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一种精神;不仅需要人生的经验和智慧,更需要对艺术追求境界的明了和彻悟。
我是如此揣测体会的:诗歌之于刘腾云,是浩瀚无垠的海洋,它是精神世界湛碧的大海。生命的意义,就在于能够欢快地流向诗歌的海洋。每一天每一次的流动,都是阳光下的银波,激情快乐,喧响不止。而多年的沉寂无异于修行,让诗人无数次静静地抚摸着生命的印痕,平和地反观内心,洞悉生命的幽玄。这样日复一日的修行,等同于不断充盈心灵、扩大心灵。就像千百条江河湖泊终将要汇入大海一样,当诗歌的海洋再一次呼唤他时,他已憬悟和明澈,他终将回归诗歌的海洋,他生命中的每一天每一次律动,不论庸常或辉煌,都将从容平和地汇入海洋。每一条江河都是一样的,发端和初始的地方,免不了激越和喧腾,而在即将汇入大海的地方,却显得宽阔、从容和平和,所有的急流都消弭于无形,所有的愉悦和苦痛都潜于深处,所有的得与失都相互勾缠,顺流而去,化解于无边无际的宽阔之中。这样的江湖和海,是多年生命体验后的江湖海,是灵魂憬悟后的江湖海。
诗人江湖海在《灯塔》这首诗中写道:“文明擎起的灯盏照亮海洋/让一只瓷杯变成金子/海鸥与浪花启开心智之门/我与海洋对视/听见海洋唤我兄弟/诗歌令我成为另一座海洋/一个人不敬畏诗歌/他就不再有任何重量/我确信一句好诗/远远重于地球”。在我看来,这首诗是诗人的述志诗,颇有自况的意味。现代文明的灯塔照亮了诗歌的海洋,独立的诗人面对诗歌,内心的充盈宽阔让他也成为海洋。诗歌的魅力正在于此,诗人的价值也缘于此。正因为敬畏诗歌,敬畏生命,才会守护诗歌,爱护生命,才能在岁月的无限淘洗下,葆有赤子之心,澹泊平和,一如千江万河,舒缓从容,坚定而执着地融入海洋。
三
这本《江湖海诗歌》集,收诗人近两年里所创作的110余首诗。所有的诗作都是10行短制,形式上比较一致,结构上也趋于平稳统一。这是诗人有意识的行为,是诗人文本意识的体现。诗人在文体形式上的用功和着力,无论成败,都是值得嘉勉的。形式感和文本意识的强化,正是一个诗人成熟的显著标志。
季羡林大师论及中国诗歌时,曾感慨说,中国是诗歌大国,但是我们现在的诗歌没有找到它的形式。近百年的新诗运动是一场破旧立新的革命,旧诗观旧诗味已破,新诗观新诗味早已立起来;旧诗形式已有扬弃,而新诗形式至今仍在摸索试验之中。在成熟的、清醒的现代诗人那里,不会漠视形式,不会容忍自己或他人缺乏形式感,一任写作时率性而为,诗体如洪水汜滥,毫无节制,肆意践踏美感。说到底,形式与内容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强调形式规范,就是给自己的创作设置难度。这是对智慧和才情的挑战。我很高兴地看到,越来越多的现代诗人,正在进行现代诗表现方式和形式规范的探索努力。江湖海也是其中之一。这是他的成熟与清醒之处。
对现代诗歌进行形式规范,除了要有良好的形式感,还离不开扎实的基本功训练。犹如时装设计,固然离不开量体裁衣,离不开传统裁剪要求,更需要把握时尚要素,创新别致,以求美丽而见出风采。
据我所知,江湖海写诗至今,存下来的诗作超过1200首。这些诗中,民歌式乡土诗、浪漫抒情诗、先锋实验诗、口语诗,唯美型爱情诗、纪实性新闻诗,短章巨制,简直应有尽有;诗歌的题材和风格也呈现丰富性和多样化。这方面说明了诗人江湖海对诗歌创作的由衷挚爱和智性追求。这是漫长、严格的训练过程,它让诗人在创作中体味到了不同的艺术感受,让诗人不停地去选择比较,去淘汰置换,让诗人不歇止地处于创新求索之中。这对激发和保留诗人旺盛的想象力、感悟力和创新精神,无疑大有裨益。
一个诗人,格外重视形式感,常常基于他的诗美情怀。而这一点,又是常常易于为人忽视的。情怀是甄别诗人真伪,判别才情高下的标尺。有情怀的诗人,是真诚的诗人,是求善求美的诗人,是内心丰盈宽阔的诗人。情怀常常和这样一些字眼穿连在一起:谦卑、感恩、敬畏、怜悯、尊严、平等、宽容、救赎、慈悲、光明……情怀有大有小,情怀也会生长年轮。大情怀恰如智者老者,不再高扬激越,而是冲淡谦和、澹泊安静,平缓如大江大河,安稳流去。在这本诗集中,这些字眼俯拾即是,每首诗都有不同的味道,但都是来自诗人心灵,是诗人真性情和哲思的坦露。这些诗中,有针对当下现实,具有新闻速写锋锐特性的,如《老人》;有超现实主义手法,超越时空意味的《少年》和《蝴蝶》;有明净单纯的《少女》,还有虚实结合,玄虚幻美风格的《救主》《脸谱》……诗人说他自己格外喜欢《谦卑》和《羊羔》这样的诗。照我看来,《谦卑》写出了诗人对待生命和艺术的姿态,《羊羔》一诗则让读者看到了诗人对美、善的赞美,纯粹、明净,具有神性。
磨刀的孩子/磨刀的汉子/磨刀的老头子/磨刀人磨了一生的刀/没砍过一株植物/没
宰过一只动物/他的恐惧越磨越厚/世界的寒颤越打越多/磨刀人的夜空里/悬着一枚
刀形的月
这首名为《磨刀》的诗,是江湖海这类诗歌中的代表作。短短10行诗,浓缩了磨刀人的一生,精确地写出了磨刀人的心灵痛点。浓缩概括力强悍,表现精到。对生命本质的叙写,通过内在的对抗和反差,产生了语言和结构上的极大张力,读来令人嗟叹不已。
这些10行诗体,不押韵,不限制节律,看似规整实则自由。它采用的是有节制的口头语和书面语的结合,陈述句结合词语并置,不张扬,不铺排,如同诗人在浅吟轻诉。这是一种形式美感的追求,是诗人情怀美好真诚的呈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