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9-7-27
- 最后登录
- 2016-3-25
- 阅读权限
- 20
- 积分
- 2479
- UID
- 22988
- 精华
- 13
- 帖子
- 2479
- 在线时间
- 1496 小时
- 石子
- 1662 颗
- 帖子
- 2479
- 在线时间
- 1496 小时
|
渔郎《旅人》
路过自己
与路过镜子不同
镀银的空间没有温度
手握着的刀
除了割破自己
伤不了任何人
但这仍旧是极度危险的
他站在我背后
让我瞬间一贫如洗
且少有生趣
我妄想从几个方向闪避
始终无路可逃
转回身时
是喧嚣的城市
而那些镜子
埋伏在各地
鱼缸不锈钢车站陌生人的瞳孔
或一枚金属纽扣
【天读】《面对,就是面对痛楚和无常》
这是我当时在章羽后面的跟帖:“确实,老渔《旅人》这首照顾面极广而毫无捉襟见肘之嫌,五指用力归一而脸上居然不见憋私之态,惯有流氓习气突然消失代之以流亡之贵族。总之难得一见,我怀疑只是灵光一现恐怕日后还要故态复萌”。虽说出语不恭,但也许道中要害。
此诗的好处在于议论。一般人受某种似是而非的说法的影响,以为诗歌用于抒情而不宜说理,殊不知仅以中国传统诗歌例之,此说就甚为偏颇。钱钟书对于中国传统诗歌有“诗分唐宋”一说,总其大要“唐诗重感兴宋诗重理趣”,重感兴者皆为唐诗重理趣者皆为宋诗。而与唐诗分庭之宋诗,其成就无需证明,所以诗之说理,不是不宜,而在于是否说得有趣。玄言诗一直被当成失败的典型,也仅仅在于它“理过其辞淡乎寡味”,而非说理之过。经六七百年之后,宋诗终于反转成功。而无理之人,不学无术,不思寻门觅径,只顾信口开河。哀哉!文化被大革命之后,又是全民起哄的互联网之世,无知无畏者络绎不绝。再以世界诗坛之名家名作例之,此说更是不攻自破。
回到文本。本诗第一节虽有后面三句的冷峻,但以吾辈视之,究竟也还只是平常。也就是这个理对于有反思精神的战斗者而言,虽痛切但已是常识。当然,这三句话中一个单称判断、一个全称判断的使用,我只能把它看成是诗歌语言,否则的话,就不免觉得极端。
第二节开头这个反转句用得非常有力,而且及时。接下来的诗句被完全控制在“以人为镜”的自我观照中,既接续了第一节首句,又具体化了刚才提到的后三句的议论,这四个词极具概括力:一贫如洗、少有生趣、妄想闪避、无路可逃,人生的悲苦莫过于斯吧。逆旅之人,不堪反顾。
人作为群居动物,不但以自身为镜,而且必然也以他人为镜,所以马克思有句名言: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第三节就出现了类似于首节23句所描述的镜子。讨生活的城市旅人——当下的人,背向自己面向他人时,就看到了这些物件:鱼缸不锈钢车站陌生人的瞳孔一枚金属纽扣。这些物件的出现奇异而无序,但暗示性和象征意义都很强,每个读者都可以用自己的经验去落实它。不能不说,渔郎在取象上有着极好的选择能力。当然,必须加以赞美的,还包括他使用了“埋伏”一词。多少旅人,被埋伏于途中,不再照着河水看见自己的脸,也听不见圣诞日钟声在教堂上空悠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