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朴璞文学论坛

搜索
热搜: 诗歌 文学 灌水
楼主: 南木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无聊斋天放说诗

  [复制链接]

291

主题

2

好友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石子
10854 颗
帖子
27922
在线时间
6494 小时

朴璞水王勋章

51#
发表于 2009-9-1 18:58:51 |只看该作者
这个词第一次见,这种组词方式为喜欢对词语搞搞新意思的年轻人所用,且多用于网络……至于陶醉一词的这种拆词法,我觉得还是不要为好。
南木 发表于 2009-9-1 18:56


打这几个字的时候,还真没想这么多。哈,我这人,就是不喜欢多想。
美丽的是成长
痛苦的也是成长
即使痛苦也要成长
即使痛苦也还是美丽

79

主题

0

好友

2479

积分

贵宾

Rank: 2

石子
1662 颗
帖子
2479
在线时间
1496 小时
52#
发表于 2009-9-3 16:25:40 |只看该作者
王之涣《登鹳雀楼》点评

原诗及作者   
唐  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无聊斋说诗

一时感触,岂为说理——王之涣《登鹳雀楼》
                 文/无聊斋天放

      本诗作者问题,不在讨论之列。依流行说法,作者被标为王之涣——其实应该不是王之涣。
      本诗意旨问题,是本文所要讨论的。依流行说法,本诗被视为哲理诗,其意旨是表达“站得高,看得远”的人生哲理——其实应该不是哲理诗,这意旨也不是作者和文本的,而是某些读者的。
      假如有一个人,在山野间游玩,到了正午时分,艳阳高照,闷热难当。这时他走到一棵大树下歇息,一下子凉快多了。可过了一会儿,他又觉得不舒服,于是他看看头顶,又看看远方,忍不住感慨:要是树叶再浓密、山风再强劲一些,那该多好啊。如果这样,你会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但你不会认为这个人是在跟你讲道理吧?
      这首原题《登楼》的诗作,也是一次游观的记录。有一个人,在傍晚时分,登楼游玩,看到白日紧紧贴着青山缓缓落下去(依依不舍却终于走到尽头,有点拟人的意思),浑黄的河水进入蔚蓝的大海流向远方(黄色的河水最后消失于蓝色海水中)。他会不会于是好奇:尽头之外是什么?黄河水没入何处?如果会的话,他会不会说:想要看清楚千里之外的东西,还得走上更高一层的楼台?我想,应该会吧。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不就是这样的诗句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那么,这是说理吗?我觉得更多的只是一时的触动和感悟,随口说出来而已,与表达哲理相去甚远,更惶论是哲理诗了,因为哲理诗是以表达哲理为本位——亦即出发点和目的地的,而这首诗只是表达了一个人在游玩过程中所看到的眼前景物和一时感触。
      说“唐诗重意兴”,这就是意兴——而不是理趣。兴会中当然也会有道理,但这道理不是在事后清醒理智地通过事象、物象、景象喻示出来,或者说不是通过形象的、有趣味的说理表达出来的,而是在进行时态中的自然生发的感想。这两者之间或许有联系,比如把一时感想加以深入思考,这时个人的一时感想可能就会变成一个人的固定想法或者大众的普遍道理。倒过来,一个人的固定想法或者大众的普遍道理也可能触发为一个人目前当下的感兴。但不管他们的联系有多松多紧,这二者之间确实并不一样,不能混同。你只要对比一下典型的“重理趣”的宋诗,比如苏轼的《题西林壁》,那么二者的区别就显而易见了。或者你只要把这首诗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玄言诗(以《兰亭集》为例)、山水诗(以大小谢为例)、田园诗(以陶渊明为例)和游仙诗(以郭璞为例)仔细比较,你就会发现无意中的感发兴会和有意识的寓意说理之间确实存在绝大的区别。
     所以,对于这首诗,我觉得从作者和文本的角度来说,它都不应该是一首哲理诗。但是它被人们普遍认为是哲理诗,这又是什么原因呢?我觉得这只能更多地从读者论和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了。当然对文本的割裂性的解读也使许多人误以为真的以为可以从文本本身找到论证它是哲理诗的根据。确实,“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如果只就这两句讲,引出“站得高,看得远”的人生哲理也顺理成章。问题是这样一来,前面两句势必仅仅成为说理的材料,是作者在写作前就已经选择好的一个经验性的景象,他要借此来引申和归纳出后面的哲理。但几乎所有的人在解释前两句的时候,又把它看作是当下经历的景象和事实,在这种前提下来把后两句理解成有意识的说理,我不得不指出,这是自相矛盾的。只有粗心和从众的人,才会轻易就接受下来。当有人指出来了以后,我相信,如果不是太懒惰和无所谓的人,应该会重新思考,择善而从的。
      顺带把唐代另一诗人畅当的同题诗《登鹳雀楼》也在这里说一下。畅当的诗是这样写的:“迥临飞鸟上,高出尘世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称得上雄博高远,然而却不能广为流传。旧时论者以为是畅当诗单纯写景所致,言下之意是王之涣《登鹳雀楼》“理入景势”,高出一筹。今人或有为畅当诗“驳正”者,谓其诗亦能于写景中“暗含情志理势”。以我愚见,此等说法,无非就是强调写景诗要有情理的进入,而且越自觉越容易见好。说到这里,我忍不住要赫然一笑了:我们的中小学乃至大学的作文要求和训练,不就是一直以来都是这样的吗?所以,我不妨告诉你,我所要反对的东西是我们长期以来习得并认为是正确的东西。我们在有意识读写的时候,抒情、说理、言志之外,我们已经差不多把感兴忘记了。你看看,感兴一词还有多少人用?使用的频率有多高?然而,所幸的是,人的无意识状态更本然地指向人的自然欲求,因此我们可以不问情由地就喜欢这样一些诗歌,比如《春晓》、比如《静夜思》、比如《清明》,当然,也比如王之涣的这首《登鹳雀楼》。
      许多经典(传统意义上的经典,而不是今天被滥用的)的小诗,感觉先于理知,当我们被触动了以后再回头来找最初的感觉的时候,感觉早已失踪,而被我们强行抓回来的,或者只剩下了理知。而理知却往往居然是我们在拥有一个结果以后回头去寻找的原因,而不是得到结果前的原因。因此,从原因到结果的过程,被从结果到原因暗中偷换。许多错误的解释,就产生在这个倒错的过程。具体来说,就是面对一首诗,我们本来应该这样说:因为一首诗怎样怎样,所以它是好的(或坏的);而现在却变成了:一首诗是好的(或坏的),是因为它怎样怎样。

79

主题

0

好友

2479

积分

贵宾

Rank: 2

石子
1662 颗
帖子
2479
在线时间
1496 小时
53#
发表于 2009-9-3 16:31:58 |只看该作者
孔少娥《游西湖》(一名《点翠洲》)点评

《月弯宛转上眉头》

          惠州西湖虽然比不上杭州西湖那么有名,但历朝历代迁客骚人歌咏她山光水色的美丽,留传下来的诗词文赋也很不少,其中佳构也颇多。只是读过以后始终未能如苏东坡写杭州西湖的那首七绝那样使人过目不忘:“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感想新颖,描绘精当,语言自然,读来满颊馨香,经久不去,只可惜这类平易而又高妙,雅俗能共赏的精彩之作实在太少。

        近日读《岭南丛书》之一中的《惠州西湖志》(张友仁编著)。有一首诗却颇让我有欣然忘食的感觉,它却不是什么名文人写的,它出自一个女子之手。她叫孔少娥,明嘉靖人,归善(即今惠阳县)才女,是同乡名士刘少唐的续配。其它事迹史上阙如,而诗也仅剩这一首《游西湖》,一名《点翠洲》:

            西湖西子两相俦,湖面偏宜点翠洲。
            一段芳华描不就,月弯宛转上眉头。

        此诗第一句一看就知道是沿用了苏轼的老话,平淡无奇。第二句似乎就有些意思了,我想她是独具慧眼偏偏喜欢上了点翠洲,然而她不这么说,她温软而有些武断地说:偌大一个湖面,也就仅只点翠洲最适宜点缀其上了。既然西湖即是西子,那么我们姑且就把点翠洲看成是美人痣好了。美人面就是要有此一痣,方显出她的娇俏妩媚,与众不同。诗人这一诗句把主观偏爱客观化,并且巧妙地扣住第一句,颇能引起读者的想象。可是接下来诗人却说自己没办法描述她的美丽,这是转。到底是诗人喜欢得、是西湖美得叫人无话可说呢?还是诗人江郎才尽、藏拙不言了呢?我们不知道,但是我们急于想从诗人那里听到的,关于西湖之丰神妙韵的热望就这样被诗人自己截住了。真令人遗憾!这时诗人似乎一声轻叹又开口了:“月弯宛转上眉头”。是诗人一直面对着这湖光洲影苦思冥想,终于一轮弯弯的新月慢慢的爬上了她那弯弯眉头,她还是无以言喻吗?如果仅是这个意思,那么最后两句就太重复啰嗦,整首诗就有头无尾,收束不力了。一弯新月多么像一弯眉毛,一轮弯弯的新月倒映在静静的湖面上,而既然西湖即是西子,这一弯新月也就是美人西施的眉头了。这美人既有洲作痣,又是月当眉,其丰采神韵可想而知!一段芳华不就毕肖于前了吗?所以最后这一诗句的多义性,恰巧表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某种美学魅力。

79

主题

0

好友

2479

积分

贵宾

Rank: 2

石子
1662 颗
帖子
2479
在线时间
1496 小时
54#
发表于 2009-9-3 16:42:54 |只看该作者
阿樱诗歌《水塔》一首点评

《水塔》
文:阿樱

秋天了,我的水塔为你
长高了一层
本来我是想蓄满水就告诉你
本来我是想让水流遍我全身
好让指尖涌出一首诗来漫浸你

但你回去之后
每天都在不停地发烧说胡话
我想起你划动火柴的模样
你把自己一根一根点燃
十天十夜烽火连天啊
如此炙烤我的桃林
什么鸟兽都给你吓跑了

现在 只有我和水塔
形影相吊
现在我只想
把升高的水塔叠起来变成道路
把温情的水蓄在身上变成河流

当你有一天听见大海的喘息
你千万不要哭出声来
=====================
         如果说一个诗人的经历是她的财富,影响着她并必然地要在她的诗歌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在阿樱的较近的诗歌中找到这种佐证了。下面我们来看看她的《水塔》:“秋天了,我的水塔为你/长高了一层/本来我是想蓄满水就告诉你/本来我是想让水流遍我全身/好让指尖涌出一首诗来漫浸你//但你回去之后/每天都在不停地发烧说胡话/我想起你划动火柴的模样/你把自己一根一根点燃/十天十夜烽火连天啊/如此炙烤我的桃林/什么鸟兽都给你吓跑了//现在 只有我和水塔/形影相吊/现在我只想/把升高的水塔叠起来变成道路/把温情的水蓄在身上变成河流//当你有一天听见大海的喘息/你千万不要哭出声来”。
       自然状态下流淌着的那些水,什么时候被蓄之于水塔了?关注阿樱诗歌的读者会发现这是一个变化:悄然而明显。秋天本来是浅水期,但有意蓄起来的水却长高了一层:自在的事物在这里变成了自为的事物,这是一种自觉。但人为并不是诗人的本色,所以我们接下来读到的是三句返回于自然的诗句,这三句中有无限的柔情,像江河湖泊中的水。第二节的直白颇具白描效果,是阿樱诗歌中所少有的,却用得正是时候。一种强有力的对抗正好促使一个人面对自己,从而获得一种自我的警醒。果不期然,诗人想到了自己的桃林——一种最浪漫的最具女性特征的美丽植物!它现在只能是空空如了!这样,诗歌就自然地进入了第三节:“现在 只有我和水塔/形影相吊”。这是一个惨痛而隐忍的诗句,甚至可以说它是整首诗的关键。人性的光辉总是在苦难之中显露身形,所以道路和河流的出现使这首本来非常个人化的诗歌终于获得了它的升华。这是仇恨者所做不到的,这是失去爱而仍然爱着者的声音。而她的对抗者总有一天会在一个更大的水的容器里,听见水的喘息并为之感动。从水塔到达大海,或许就是一个人生的过程。

291

主题

2

好友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石子
10854 颗
帖子
27922
在线时间
6494 小时

朴璞水王勋章

55#
发表于 2009-9-4 08:09:56 |只看该作者
这帖子是每天必到的。
美丽的是成长
痛苦的也是成长
即使痛苦也要成长
即使痛苦也还是美丽

79

主题

0

好友

2479

积分

贵宾

Rank: 2

石子
1662 颗
帖子
2479
在线时间
1496 小时
56#
发表于 2009-9-4 22:54:42 |只看该作者
谢谢李老师。

79

主题

0

好友

2479

积分

贵宾

Rank: 2

石子
1662 颗
帖子
2479
在线时间
1496 小时
57#
发表于 2009-9-4 22:55:01 |只看该作者
青蓝彼岸诗歌《幕也不会落下》点评
◇ 幕也不会落下
文:青蓝彼岸

对于一条暗香之路,我不说孤独成蛹
对于有翅膀的蝴蝶,我也只想拥有一个
拾起一堆慌乱的脚步,零度的恒温深入骨骼
很多话我都无法去说,游移在自渡的花园中
夜晚是不黑的,它理性的思维被反复粘贴

以飞翔的姿势守望苍凉,唯有距离不朽
泥土很安静,植物们发出一种纤维的声音
那些花儿露出泪的痕迹,送你送到最后
黎明浅了,它正试图穿越一棵薄薄的树
为干净的目光构架一层与世隔绝的膜
就当这是一场假面舞会吧,舞台很大
霓虹与华衣不会一同隐失,幕也不会落下


《幕,终归要落下》

       相对于现在青蓝君新写的许多诗歌来说,一年多前的这个诗歌在诗艺上会略显生涩些。但我要说的不是诗艺的问题,而是诗歌中可能存在的一种对于诗者来说大概可以称之为怀抱的东西。它曾经打动我,让我有说一说的想法。一年多过去了,由于我的懒惰和状态,我还是没有来说一说它。现在,也许是个时候;加上欠账总是令人不舒服,就试着从这样一首放了这么久的诗歌说起吧。
       “幕也不会落下”,是一个比较执拗的说法和想法。坚持着,是一件困难的事。我记得青蓝君以前有一段时间对坚持与否并没有肯定的回答,现在怎样不用我说,以后会怎样我也不去猜测。我只要送上祝福就行了。
       就像送君千里终须一别一样,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幕也总会落下。说不会落下,大多是因为不愿落下。什么东西可以让一个人故意或刻意不让它有谢幕的一刻,我首先想到的是生命——然而这不可能,我们只是肉体凡身!再想就想到了爱情,终生能在爱和被爱中度过,也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美事呢!从诗歌文本呈现的纹路看,似乎也提供了这种可能性。还有就是功名,也可以让人为之而奋斗终身……生命、爱情、事业,这都是很严重的物件。那么有没有稍微轻松一些的,比如只是兴趣与爱好,也可以值得坚持一辈子?青蓝君的诗歌很朦胧,并没有给出一个确切的回答。
       当我想到了却无法确定的时候,我所能做的事情,就是回到文本。我习惯于这么做,也只能这么做。“暗香之路”到底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会让人有作茧自缚的孤独并且不予说出?蝴蝶的翅膀带出自由和美丽,也带来了多样的可能性,为什么“我只想拥有一个”?这样的开头,不难看出意志对于自然的抑制甚至强制。“慌乱的脚步”、“很多话”就是一个人的言行或者说外部行为,它们被冰结和禁锢起来了。难道这个人的血真的是零度?难道只能自渡的真是花园?本来夜晚的黑,就是要让人感性丛生、本能展露的啊,被理性的光芒所一寸寸照亮和一层层掩盖的究竟是什么?
       第二节的开头是一个好句子——但我觉得还是删去的好。个中的道理,我也不想向青蓝君明说。删去以后是一个很顺当的承接。植物性的生命和存在其内里其实也是生机勃勃,像有翅膀的蝴蝶和脚步慌乱的人一样,会出声、流泪、送别,会被穿透也能超越。从表达的角度来说,这节不似前节疏松而稍显密实,也较单一。另外“与世隔绝”一词,似乎也还可以再推敲推敲。
       最后两句我觉得还是单独成节好些。在卸去的同时又重新承载,这就完成了一个心路的历程。有时候,有些东西并不能轻易放下,完全放下了,生命就真的成了不能承受之轻。把放下的东西重新背上,这就是我们要走的路途。枝叶再怎么向上,我们也还是泥土上低矮的植物。
       暗香之路,我们始终孤独。幕,终归要落下。我们能选择的,至多只是落下的方式。

291

主题

2

好友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石子
10854 颗
帖子
27922
在线时间
6494 小时

朴璞水王勋章

58#
发表于 2009-9-5 08:16:57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被评者应该来跟跟帖作些回应啊,形成交流才有意思。
美丽的是成长
痛苦的也是成长
即使痛苦也要成长
即使痛苦也还是美丽

79

主题

0

好友

2479

积分

贵宾

Rank: 2

石子
1662 颗
帖子
2479
在线时间
1496 小时
59#
发表于 2009-9-5 13:30:18 |只看该作者
再谢李老师。问好来过的朋友:留言或者没有留言的朋友~~~~

103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贵宾

Rank: 2

石子
192 颗
帖子
5558
在线时间
704 小时
60#
发表于 2009-9-6 05:43:48 |只看该作者
我平常是不太看评论文章的,看了南木老师的评论,颇有感受。看来还是要常看评论,提高自己。

Archiver|手机版|朴璞作家网   

GMT+8, 2024-11-25 02:46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