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9-7-27
- 最后登录
- 2024-11-22
- 阅读权限
- 200
- 积分
- 27922
- UID
- 22986
- 精华
- 17
- 帖子
- 27922
- 在线时间
- 6494 小时
  
- 石子
- 10854 颗
- 帖子
- 27922
- 在线时间
- 6494 小时
|
[quote]嘿嘿,贴一张竹编扇设计图纸凑数。
看谁还能做100字以上的点评
哇!我先要了!
这一幅《回望》,打开我一扇记忆之门。
这幅图案,令我想起当年彩色的梦编织的那些竹编艺术字扇子,唤醒我对那个时代的色彩印记——“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这图案中的两个方块字,引出的是一串名字“黄塘”、“木坑”、“甲子”、“林苗”、“李勤”、“萤光”……
当然,别的筒子不会想到这些,但他们一定会有别的一些感想。
这篇《回望》,是一幅图片,不着一字。不,字在图中。由此我想到了表达方式的多种多样,想到了表达与接受的关系。
|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