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游天杰 于 2014-2-25 12:15 编辑
比海水更远的是海水 比闪电更亮的便是你
——吴晓《我会在夜色中飞翔》
吴晓是一个极其清醒的诗人,他的博大与纯粹,就像没有时间的经典。他的诗以密集的意象扩充着;他的诗句以非凡的活力像永不停息的波涛一样展开;他在先锋派风格与浪漫主义韵味之间保持着一种罕见的平衡,开放而凝练的形式、深邃而广阔的想象力;他善于在诗中将自然和日常经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中,在这个所谓“诗歌已死”的时代,吴晓给了我极大的震撼。
一、诗有扩宽一切美的可能
尽管我不相信安德烈·布勒东提出诗歌的目标是“解决生活的主要问题”,但读完吴晓的诗集《风雅颂》,我相信诗有扩宽一切美的可能。诗集里的《红叶李》、《樱花》、《我会在夜色中飞翔》、《晨光中的葡萄》等很多作品都非常的唯美,诗句清澈、明亮,好似雪山上倾泻而下的阳光,每个字都透着灵性,跃然纸上,又无时无刻不透露出洗尽铅华后的质朴和深沉。 在吴晓看来,诗歌是一种非常自然的东西。他跳出纷杂、喧闹,摒弃媚俗、浮华,以精致细腻的语言、独特的精神敏感性挖掘事物的内在诗意,他最令人吃惊之处便是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与之相伴而来的挚爱情怀。 比如他写的《樱花》,如此静美又含蓄,“樱花充满枝头,高悬在我们头颅∕你透明的阴影下,美人如游鱼。”这是诗人的内心体验,丰富而细腻的情感传达出一种活力,又有对细节的精微敏感和把握。 没有人读懂你深色花蕊里的句子 也无人能听见你来自昼夜的白色呼唤 而它直达我的手指,让人迷恋于生命中的一处风景 并以我们期待的那种情态和茫然 刻画着我们在阳光下的命运
吴晓优美地演绎了浪漫主义的强烈气息和冲击力,诗中的每个词都是唯一的,收缩与舒展。我们在他的诗句中穿行,清晰地感受思绪的流动,在这个过程中似乎弥合了现实与梦境之间裂隙,觉知的世界和自己必然也是特殊的。博尔赫斯说过:佳句本天成,妙笔偶得之;只有失误才属于我们。 在《雨中城市》一诗中,他将一种属于天地的美丽引入了冷冰冰的城市,使城市在一种温暖中流动,有了生命的灵动。 如果灵魂也会变成雨水 我的城市绝不是泛滥的河流 天空不会积累氤氲的云烟 金色的塑像反弹出七彩的光 每条拥挤的街道有同一主题的掌声
我的城市会有雨水塑造无数风景 不湿的伞包裹着垂直的含蓄 在一个黄昏般的清晨 人们用水的语言清心交谈
读到这样的诗句,读者不禁会感叹,多么亲切而又惬意的交谈,自然而又柔软,灵动韵致,虚实对照,构成一幅意趣盎然的画面,他对语言的敏感逾越语言感受内心世界,然后用最简单最真实的意象加以实现。整首诗写得朴素节制,在语言和意境上十分优美,吴晓的这种“冷”抒情打破了以往抒情诗的“清规戒律”,使其不断更新、丰富,这种抒情与哲理相互融合地进入了诗人的内心,含义和指向可以随读者的理解体验而各有千秋。 在《天使,鱼群》这首诗中,吴晓甚至将意象重新分解、组合,“鱼群的姿态是欢乐的姿态∕鱼群的天空是故乡的天空”其构思超出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种动静得宜的组合造成的间离效果使诗意更为突出,给人留下极大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正如诗 的结尾写道: 我们相逢于水 而此刻的回忆就是一种 经典的温暖
吴晓有意地打破旧的句法体系和思维逻辑,反对一切的教条陈规,这让我在读吴晓的诗中感到极大的快乐!他的种种文字努力,都将人的思想引向语言不可及的地方,捕捉不可言说之意,唤醒了语言迷雾内的荒漠化了的情感,让我们看到一个光明而多样的世界。吴晓的诗歌创作无疑是扩宽了词语的魅力,同时,丰富了汉语的表现力。
二、以植物的精神获得一种光辉
赫塔·米勒曾说:“最富有诗意的词最不晓得自己是多么的富有诗意”。吴晓喜欢动用许多植物元素,他的诗中常常出现树、蒲公英、芙蕖、红叶李、橘子、葡萄和石榴等意象。在他所描绘的这些意象中,大多数都是以其敏锐的视角触及自然界中的事物,回归本真,有如一种爱或一缕光掠过。 比如,他写的蒲公英,“她谙熟土地的每一细节”,随风掠过天空,飞回童年的村庄,“少年的手指充满阳光和泥土”,在我看来他正是那朵逃亡的蒲公英。 比如,他写芙蕖,“如果你一直在流向荒瘠的心界∕是否煞白的冷宫因黑夜而灼灼凝霜?”在我们的想象里芙蕖一直是美丽至极的,而吴晓笔下却在无意中带上了惊人的冷艳,更为的圣洁。 比如,他写红叶李,“是丛林中淤积着的血液∕她走出我们的伤口”将红叶的绚烂写得极致动人,流淌着淡淡的哀伤的生命气息,构成了一个时代的隐喻,生命在努力向上的同时必然伴随着难言的疼痛与伤。 比如,他的橘子,“往昔的橘子已结满夕阳的枝头/而这时并非秋天,古色的火焰圣洁、宏丽。”写得十分厚重深沉,探寻生命的存在价值,思索人生的意义。只有诗人这种奇谲、丰盈的想象力才能应物斯感、逮其万一。 比如,他写葡萄,“在黎明,你将打开葡萄的绿门∕我直视着一种接近仙子的阳光∕你在飞翔,形而上的飞翔∕暗合着昔日红色鸟群的合唱”这是诗人运用了关联的手法,葡萄、阳光与红色鸟群的撞击、往昔的回忆以及现实的场景相互融合,这种容量极大的句子要求诗人完整地把握经验,构建语言空间,最终一切统合于流畅的想象力。我想,吴晓做到了这些。 他习惯这样的一种写作方式,“在这典雅的春光里∕以植物的精神获得一种光辉”,这很好的叙写了诗人吴晓读书、写作所处的姿态,春光乍暖时,游弋于世界的真实事物里,从那里获得灵感与精神动力,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个人体验,是他获得诗歌创作思想的力量和源泉。
三、超现实主义的优美气息
吴晓是一位善用隐喻的大师。他的诗画面清晰,比喻明晰,直白而富有哲理。他不断将自己对诗歌的看法渗入对事物的描写之中。对时间、空间、词源等要素做了大胆的实践;他的意象组合往往超出常规,不受意识控制,从而让诗歌意境具有像“手术台上一把雨伞和一架缝纫机碰在一起的美”。 在《风雅颂》这本诗集里,充满神秘和超现实的气息,但却并不荒诞,而且与轻佻的文字游戏格格不入。这一点我们在他的诗句里都可以感觉到,比如,“如果夜是记忆/那我便是你一颗最为明亮的种子”(《 如果夜是记忆》),“许多日子就这样组成长长的鞭子/抽打行人”(《流水风景》)。如此清醒的思索,散发着原始气息和超现实的玄远。再比如,“昔日的梦洁白而纯粹/这些纯粹的血液里,我们的翅膀是一团火焰”(《樱花》),“一个人与世无争,方能志洁行芳/而你是树”(《颂歌》),这阳春白雪般的语言,只有反复阅读才能感受它的精致和美丽,才能被它深深吸引并震撼。 在吴晓的诗集里还有一组文辞优美、富有哲理、且充满想象力的短歌,这些短歌大都是信手拈来,比如,“目光之中/情人的舞蹈已接近天空”(《目光》),“落日下的墓地走出的妖魔/是她目送我抵达天堂”(《达义》),“多年立在青墓里的姐啊/仍然鲜艳如初”(《婚嫁的季节》),这些短歌少则两行,多的也不过四五行,虽然在庞大的语言构架中这种信手拈来的短歌或者拼贴显得渺小,但超凡的灵魂能就此显露出来,因为普通到一个目光、一段舞蹈、一轮落日均可化为无穷的诗意;他从感性出发,融及事物内在的本质,最终达到某种永恒的境界,吴晓化腐朽为神奇的诗艺不禁令人赞叹!
四、美丽出自痛苦
一首纯粹赞美的诗是不可能存在的。即使在诗集的“颂”这部分中,也承载着诗人的疼痛与挣扎之声。吴晓不是一个遁世者,他那未受到污染的语言,体现了对神的某种恭顺和虔诚。他对时间和历史没有停留在反思平面上,他的诗歌试图对存在与写作有关的几乎所有的不可预见的能量散发在他的作品中。譬如《诗象》,他说“我用全身心触及你这肉体的墙,灵魂的墙∕在你悠深的文明与精神里∕我采撷的这朵花更美∕我呼吸的是你来自诗经时代的醇芳啊”。诗人承受着严重的物质贫困和尖锐的文化断裂,内心深处始终存有刻骨铭心的创痛;因此他寄情于分行书写,希望通过回忆和呼呼重返自己的精神家园。 在《苦土瓦》中他写道,“苦土瓦里充满了血液∕她澎湃的声音就是家族的声音”苦土瓦里流动着血液,这让人想到鲜活的生生不息的生命,“我看见苦土瓦弥漫在家园上空∕如黑色鸟群”面对此情此景,吴晓将记忆延伸到过去一个家族的历史,引我们回到曾经无比熟悉又如此陌生的记忆之中,这让我想起曼德尔施塔姆《列宁格勒》中的第一句诗“我回到我的城市,熟悉如眼泪”,以一种朴素、动人的语言营造出一个内心化的深度意境,唱出灵魂的歌曲。 在《圣灵里的祈祷》中吴晓写道:“你将你最圣灵的天使放逐∕隐居多年以后,你终于∕以一株植物的花如期而至”。他对自己语言的美如此执着和狂热,“它在预言未来,用完整的听觉∕倾听并不完美的命运”,“一些易碎的黑麦田中∕云雀的金属片的声音∕在熠熠生辉”,破碎的生命里也闪烁着光亮。 吴晓的诗歌价值也在于此,他无惧世俗,重新观察世界、探索未知,他的诗追求思想和体验的深度,他将沉重的生命意识渗入其中,引我们回归诗意的土地,创造出了大地上真实而美丽境界,就像他在《颂歌》这首诗中写道: 一颗破碎的心要比幸福更为明朗 她眷恋着田野和农人时是一面永恒之境 是来自另一时代的狰狞之美,原始之美
五、在对抗与审美愉悦之间
在所有的艺术中,诗人是最伟大的职业。为何而写作?面对诗歌没有自己的容身之地时,诗人吴晓就像西绪弗斯面对那块巨石一样,能否把巨石推到山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和这块巨石搏斗下去。在吴晓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这种对抗,“一千种思绪将围困着我们∕一千种苦难和幸福将引你最后远征”(《晨光中的葡萄》);他发出这样的疑惑:“我在最明亮的黎明中写下诗行∕这圣灵般的果实∕我们一直要面对多久?”(《圣灵里的祈祷》);他发出这样的豪言,“耳边传来先知的预言∕人啊,你将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上”(《今天》)。 布罗茨基说:“艺术是抗拒不完美现实的一种方式。”这句话适用于所有在专制政权下生活和写作的诗人和艺术家。而吴晓致力于运用诗人的敏锐感受力探求现象背后的真实,完全不受时空限制,将现实、历史、神话、梦幻、回忆和憧憬融为一体。他的诗歌意象大都来源于灵魂深处的拷问,“那么,让我们直面阿尔的太阳∕这显而未露的冰凉的火焰”(《阿尔的太阳》)。他的诗传达出一种振奋人心的精神,“你燃烧着的心已照亮到黎明∕你深沉的火焰已凝固成思想”(《感受着这样的目光》);同时,诗人是乐观的,“阳光的姿态就是生命的姿态”(《 世纪风》),他从语言内部寻找出路,把个性融贯于作品中,又借助想象和隐喻的翅膀而使诗句变得灵动,穿越表象,直书最贴近存在本源的事物。 这样,也就能够解释为什么吴晓的诗里总有一股崇高的震撼力。因为大到神灵、天使、魔鬼、生活、命运,小到一个麦穗、一朵云彩、一颗葡萄、一株植物,这些意象的出现奠定了诗与俗世的距离,产生了一种崇高的审美力量,同时,作为一位风格独特的诗人,吴晓大部分诗作在强调词语与主题之间的空隙。“我的海洋更深更广/我的海洋永远在葡萄之下”(《晨光中的葡萄》),他总是设法创作出一种独特的诗歌语言和表达方式。 在我看来,吴晓的创作超越了阿莱克桑德雷那段关于诗人的论述,他说,“诗人,忠实于上帝的诗人,始终是予人以启示的人。诗人本质上是预言家,先知。”诗歌是长期以来支撑着吴晓的精神寄托。正如他自己所言:“比海水更远的是海水/比闪电更亮的便是你”。他的精神永远向着飞升的境界,面对灿烂的太阳和大地,他只恨自己的手臂太短,仿佛知悉所有真理,吴晓只需找到合适的语词将它们说出。
游天杰 2014年2月2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