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11-5-13
- 最后登录
- 2018-7-23
- 阅读权限
- 0
- 积分
- 239
- UID
- 71239
- 精华
- 1
- 帖子
- 239
- 在线时间
- 184 小时
- 石子
- 333 颗
- 帖子
- 239
- 在线时间
- 184 小时
|
昨晚四点多起来睡不着,一直在读《六如台》,才发现原来曾志平先生说得对,我们这两代人之间有隔阂,在大学的时光,我一直没有静下心来读《六如台》,在我走出校园工作后反而能静下心来读这整整三十万字的书,而此刻我的心绪是如此宁静,在江北的灯火中,我可以忘记所有地读着这本书,沉浸其中,一直到天亮,仿佛连自己都已经消失了,完全进入了那个年代,我想这也许就是这部作品的魅力!
从去年开始,从人生的高峰跌入低谷,那大半年的心路历程,让我学会了用心去感受每一个字,每一段文字,甚至每一个符号,我不再只是沉浸在自己那自由自在的空白与遐想中。我开始用一颗心去感受、去触摸另一种世界,懂得了在这本整整三十万字的长篇小说里,拾起一些智慧,寻找生命的真谛。
《六如台》这本书,主要是记叙了企业家怀揣着一颗赤诚之心,为加强海防购买“蒙美利果”期间发生的种种事情。但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不是它,而是在这个过程中所呈现的人性中的美好。
一开始,我也不明白“六如”是为何意?后来在与作者的交谈中得知,它出自《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用一句当下流行的网络语来说就是:“神马都是浮云”,这句话之所以成为一种风尚,被大家当做粗茶淡饭常拿来叙说,有其一定的社会意义,也反映了生活最真实的一面,是的,成功与失败,财富与地位,幸福与悲伤,得与失,一切都是过眼浮云,转瞬即如灿烂星辰中的烟火,闪耀一瞬间,尔后,坠落了一地烟尘,冷冰冰的。可不知道为什么,当读到黄碧珍因车祸离开人世的那一刻,我还是落泪了,明知命有定数,生离死别谁都无法避之,远之;当我读到一代优秀的企业家文展华即将离开人世的那一段,心中又是一阵酸楚,眼泪再一次无声地滑落……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因为未到伤心处。一个再坚强的人,一旦触碰到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心也会碎。悲痛,在冰点上持续的悲痛,谁能想象,谁又能言说?也许只有置身其中,方可知其味。看着自己深爱的人,就这样离开了,会有多少悲痛无法承受?当你拥有了财富,拥有了身份地位,却发现自己最爱的人都无法保护时,那将会是怎样的一种剧痛?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都不在这世上了,其他一切对主人公文展华来说又有什么意义;最想要守护的东西,已破碎了,活着,还能撑多久?我想起了《穆斯林葬礼》里楚老师年老时去坟墓看那个在他心中一辈子的女孩的情形,那不只是十年生死两茫茫,而是往后的几十年,不会再在一起牵手漫游。文展华和黄碧珍那段短暂的爱情故事,又是一个悲剧,人生在世,许多事都不可能完满,包括爱情。在文展华短暂的一生中,有过两次最美的遇见,也因此遭受人生中两次最痛的打击。正如作者在文中写到的:“爱,爱心,是永恒的主题。天底下,永不停止地演绎着许许多多感人的动人的关于爱的故事。”是主人公对爱执着,深深打动了我,不仅只是爱情,还有他对父母的爱,对朋友的关爱,对祖国前程的热爱,对先人的敬爱,他始终如一地保持着一颗虔诚的心,那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啊;而主人公的悲剧性命运,仿佛在我心口划了一道深深的裂痕,难以抹去,不禁伤悲。
主人公文展华,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坚持着自己的原则,坚守着自己的爱情,屡经挫折,却能在悲苦中强大起来,深沉地爱着祖国这片土地,更加懂得孝与义,来到这世上,短暂却又灿烂地活过,无怨无悔地活过。因为他曾有过自己最心爱的两个红颜知己,还有对他一生衷心耿耿的好朋友,曾为祖国、为家乡做出了贡献,身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他也造福了许多工人……如果说,还有什么遗憾,那也许就是在仰望星空时,在倾听海涛时,会痛苦,会悲伤,因为他无法和命运相抗衡,没能守护好他最爱的两个女人。他的人生,从被判为“五类分子”,到尔后的偷渡、在外打拼、到购买航空母舰,直至生命的最后……或悲或喜,或拥有或失去,一切如虹霞梦影,亦如雷雾。可以用保尔柯察金的话来诠释:“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他做到了,他也无悔他的这一生。
慢慢地我喜欢上读这本书,也许正是主人公轰轰烈烈的一生令我感动,抑或是一种很是熟悉的故事,如父亲最爱讲的故事;熟悉的精神,如我认识的曾志平先生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熟悉的城市,我读大学生活了四年的城市,在西湖,在一个有过我许多美好与回忆的城市,那熟悉的街道,美丽如画的紫荆花,明静如镜的红花湖,还有高榜山、六如亭、滨江公园、康帝大酒店……那些人,那些事,那些风景,总会有那么一瞬触动着我纯净的心。
读着读着,我忘记了自己在文字里畅想,亦或是在旅行?我读书从来就是随意翻的,翻到哪就从哪读起。开始读《六如台》也是如此,首先在字里行间我体会到了作者那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质,文本中许多地方出现了古诗,可能因为我是个爱诗之人,对于诗歌有种独特的感情,我体会到自己在诗意的栖居中。忘记烦恼,忘记自己,忘记世界,自由自在地遐想。
在读到第三章“海之情结”里,开头有一段文展华回忆过去的描写“他清楚地记得,那时候的林地,空气里有一股苹果酒香的味儿,令人陶醉。他用一个竹耙子,欢快地在地上拖拉,收集金黄色的松针,只要一阵子,竹耙上就会聚集起来大把的松针,塞得满满的。”这段描写仿佛让我回到了童年,在初秋,那个最浪漫的季节,小时候的我们总是跑上山坡去耙松针,吹那种凉凉的风。很是烂漫惬意,从这段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手中的笔是多么的细致真实。
在第二十二章“祸起萧墙”里关于红花湖的描写,“红花湖环山道路在湖边的北侧,紫荆花树一株接一株,树枝上蝴蝶状的叶子粗绿绿的光泽在努力地吸纳着春天的日光,滋润得色彩斑驳”,我欣喜又惊讶,那正是我心中常出现的景致,那样迷人,那样令人陶醉。
而在第十六章“你侬我侬”里有一段写到“浅蓝色的天空下,秋风瑟瑟。陆地上,到处是以野菊花为主体的野花夹在草丛之中”,我为这浅浅淡淡的描绘而颤动。那是一种轻松自然的心境,走出了校园,常常奔忙于工作,好久好久,没有沉醉在那朵朵野菊花中,读到这,勾起了我对大学时光的种种回忆,依然那样怀念夕阳西下时,我摘下来的那朵野菊。那时,我便知道开透了的野菊花,迟早会枯萎。我想主人公和黄碧珍在一起走在花丛中,在尽情地享受在一起的欢乐时,应该从没想过那种幸福会如此快地逝去吧。
除此之外,我十分佩服那一群有志气有抱负有理想的人,柯守正老人、文展华、苏瑞平、张海云等,他们心怀祖国,仁爱义重,梦寐利国。归国后,他们购买航空母舰的故事,一波三折,见证了他们之间的友情及他们那颗热爱祖国的赤诚之心。从他们身上,我看见了世间的人生百态,看见了人性的丑与恶,看见了人生的酸甜苦辣,看见了人生中的跌宕起伏……在鲜花与掌声中,有虚拟的尊严,也有真实的利益。更是钦佩文展华独有的信念,大智若愚,在没有天然尺度的精神世间里,用信念作为最适合的尺度,也是最后的尺度,为了理想而奋斗,而牺牲,包括爱情与生命。泅渡了苦海,又获得了新生。
经过那么多事,慢慢开始明白,其实人执着,有时是优点,有时却是缺点,近乎偏执的话,过头了,就会伤害自己。文展华在黄碧珍逝世后的两年里,在悉尼的电影里执着的那两年,令人很心疼。一次次的徘徊,一杯杯的苦酒,谁也看不穿藏有多少悲与痛。
人间世事,总会有不如意。既然躲不了,那就忍受,学会接受。抗拒是没有用的,要成就一番事业也如此,把苦难当成长的一部分,笑着活下去,人才会在逆境中坚强、勇敢。
我见证了《六如台》整个创作过程,每次看时,我都可以体会到曾志平先生那种写到流泪的感情。其实,整部《六如台》所写的种种故事里,或多或少是曾志平先生自身生活的体验与感受,我总能看见生命的本真,那生命的真实让人感动不已。从整部小说的结构来看,本书一共分为二十五章,每章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将每个故事压缩成四个字,精简凝练,富有内涵,给人印象深刻。例如第一章的《国事民办》,从成语本身就可以看出,一个民营企业家,怀揣着强国的梦想,关心着国家大事;而《梦寐利国》这一章,则写出了故事主人公他们到乌克兰为国家的利益谈判时的种种情形;最后一章《上善若水》,则道出了“善有善报”的理念。整部小说,前呼后应,结构完整,思路清晰。这显示了作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很强的逻辑思维。
最后,我最大的体会,这部小说最成功的还是语言,平实而又出采,其中不乏耐人寻味的句子,总能引发人思索。“欲立业,先齐家,内和且聚,方可发力于外。”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好几次,每次读到都会震撼我的心灵,这是古人的睿智。一个事业上有成就的人,背后一定少不了坚强的后盾。这也许是我感觉自己不是在阅读而是在寻找一种心绪一种安宁的缘故吧,这本书就像一盏灯,折射出许多人生的哲理。
在江北的高楼上,在灯火明亮的夜里,我读着《六如台》,就如与作者敞开心扉地交谈,陶醉在这宁静的夜景中,有那么一瞬仿佛我重新找回自己一生中最美好的瞬间。书,人,灯火,江风,天穹就像一个无限大的球体囊括一切,无边无际,而我又是多么的渺小。但在这部小说里我找到了一种份缘和安慰;重新审视自己,审视自己的未来,橘红色的朝阳给天空带上了一丝温情。
游天杰
2012年4月8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