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9-8-3
- 最后登录
- 2024-11-20
- 阅读权限
- 0
- 积分
- 17880
- UID
- 23080
- 精华
- 0
- 帖子
- 17880
- 在线时间
- 585 小时
- 石子
- 5104 颗
- 帖子
- 17880
- 在线时间
- 585 小时
|
本帖最后由 云索 于 2011-9-9 23:09 编辑
首先,向望帆同志致敬!紧紧握手!
昨晚我在网吧一字不落读了两个小时,都已经读完14页了,早知道读完才回来了,但是因为当时夜深了,怕搭不到摩的所以赶了回来。后来心里就一直惦念着《金荷塘》,想起昨晚读这部小说时的心潮起伏和享受,现在没用多少时间就读完了,说说我的一点感受吧。
一、离场与在场
何清二十多年没有回故乡,对故乡来说,他是离场的。但是,不回故乡不意味着他不爱乡。故乡,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定是让他魂牵梦绕。故乡给了他太多的回忆,特别是那最快乐的童年时光。何清离开故乡是因为一段感情的破碎,回故乡也是因为情,是浓烈的炽热的燃烧的乡思让他终于回去了。但是当他回到故乡后,在对故乡变化之大的感慨后,岁月或者说是命运凝结的那枝“竹竿”开始搅动了。辉二(何为)和何春秋不可化解的矛盾,对故乡发生的不良变化的无奈和沉哀,使何清的怀旧显得是那么的沉重。终于回到故乡了,没有眉开眼笑,没有开怀畅饮,有的只是叹息,有的只是疑惑,有的只是痛楚,有的只是悲哀。故乡,曾经这两个字如琥珀那么晶莹,但是再回去的时候,故乡的面目却模糊了,故乡已经面目全非。何清去给父母上坟的部分最是感人至深,真的是让人为之泣下。总起来看,小说有这样的一个结构:离场——在场——离场。在故乡呆的最后一夜,情景诡异,让人悚然。何清一个人悄悄的走了,真的是“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梦已碎,游子对故乡还有何可恋?
二、罗网与扭曲
生存的罗网让人透不过气来,不管是辉二的不平,还是何春秋的改变,被扭曲的心灵已经缠结,最后成了无法理顺的死结。乡村变了,不再是那春有百花草,夏有稻花香,秋有庄稼熟,冬飘南山雪的美丽世界了。人们抛弃了以前的生存方式,更多的人选择投机取巧,结果导致很多人倾家荡产,导致人心不古。
三、玷污与追问
金荷塘,多么动听的名字,却不是金光闪闪,充满诗情画意的荷塘了。它成了一个藏污纳垢的所在。再也不是炊烟袅袅笼罩下的美好的所在。生活没有了以前的悠然和和谐,金荷塘成了追求种种利益、不择手段的代名词,就三个字,却包含了多少黑暗、多少猫腻、多少悲凉!既然“金荷塘”三字已经被玷污,已经失去它的本义,这个世界未免使人怀疑和绝望。那么可以追问的是,故乡会好起来吗?会像一个生病的人恢复健康吗?也许只有时间可以作答了。因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却是生生不息,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到一百年后,一千年后,一万年后,文明的曙光也许会出现,到那时候,不管是乡村还是城市,都会弥漫着幸福和迷人的气息。如若真能如此,那么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在进化过程中所付出的代价也就值得了,所有的所有也就可以理解,可以原谅。因为人们还有后代,那些含冤而逝的幽灵能被最柔和的文明之光照亮和拯救。而现在,我们不知道风是朝哪个方向吹,生存有太多的迷雾,人们在路上,有的张望,有的徘徊,有的流泪,有的慨叹。唯一可以安慰人们的,还是那四个字:相信未来。相信未来,就是相信人类最终的命运。
这是我读望帆《金荷塘》的一点感想。读了感觉,两个字,不错,四个字,真的不错。我曾经对小说的后面部分是这样设想的:开始何清是个旁观者,不管是辉二还是何春秋,他们的事和他是有隔膜的,虽说他善意的希望他们和解,但是现实就是现实。如果何清后来也陷入了其中,也就是“掉进了泥潭里”,我想情节将更加的令人揪心。好在何清快快的就离开了,我也松了一口气,阿弥陀佛,何清,好好在外面打拼吧,好好在外面过日子。
这部小说所揭示的,仅仅只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网点”,这个社会还有很多很多的东西值得人们(特别是作家们)去深入挖掘和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