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10-1-30
- 最后登录
- 2011-6-24
- 阅读权限
- 0
- 积分
- 341
- UID
- 27229
- 精华
- 1
- 帖子
- 341
- 在线时间
- 54 小时
- 石子
- 0 颗
- 帖子
- 341
- 在线时间
- 54 小时
|
《爹爹岩石》
四元康佑/作
西川译
一天早上我们醒来发现我们的爹爹
变成了岩石,在他的蒲团垫子上
只有橄榄球大小,但奇重无比
全家人也推不动
石表黑而亮,当我们仔细观察它
我们看到小小的金属颗粒
下一星期,妈妈开始找工作
但在葬礼七七四十九天之后,她被发现
死在变成了海沟的浴室里
今天,一辆铲车把老爹扔给了妈妈
解读:
“岩石”是父亲一生坚强的象征,比如为建设家庭,需要对外界的抗争,包括他本人的人生与事业。“岩石”也体现出父亲的个性与崇高,但在荒诞的年代 ,父亲也不免被荒诞化,所以他看到的岩石只有“橄榄球”大小。球是圆滑的,在这里暗示父亲的世俗化。而“橄榄球”呢?就是暗示父亲的一生相对于外界,也只能算是玩物,时代的玩物。在这里把父亲的个性完全给批判掉了。家人要“推走”的原因很简单: 因为要继续生活。而顿时发现父亲“很重”,这掀起了抒情的风暴:对父亲深切的怀念,怀念来自于对父亲的不舍,父亲的离去,生活顿时变得空白!这再一次说明了父亲作为“岩石”的分量,作为家庭的精神支柱。当我读到这里,我几乎流出了眼泪,作者是多么爱他的老爹!这种无声胜有声的写法,更让人动容。因为作者对父亲的爱,如同深海,所以就不能作流水飞溅的肤浅抒情,他对父亲的抒情是深海般的抒情。“金属颗粒 ”也再一次暗示外界的锋利,强权的介入,所以再坚强的父亲,也保留有强权的烙印。
“下一星期,妈妈开始找工作
但在葬礼七七四十九天之后,她被发现
死在变成了海沟的浴室里“
他母亲也死了,是死在“浴室”里。“海沟”更多是女性的隐喻。比喻母亲内心世界的深刻。作者非常可贵,他能够以思者的角度去理解女权。而母亲的内心世界越深刻,越就反映出母亲对子女和丈夫的双份感情的深重。无疑这感情都是指向,为建设更为美好的家庭(更好地生存)的。天下的母性都是一样的。“海沟”也应正了中国有句老话“女人心,海底针”。在强权的年代女性的心灵世界只能是向里建设的,女性的苦恼也只有她们自己才知道,作为子女也不知道。写到这里,作者对社会批判的同时,也批判自己被同化了,沦为强权的同谋。这一批判,人性就回归了,对母亲的爱,对女性的爱,也就显示出来了。
“今天,一辆铲车把老爹扔给了妈妈”
可能意指母亲和父亲的合葬,用物的东西,把物仍给另一物。把“岩石”仍给呼唤他的“海沟 ”,既反映出当代精神世界的物化与虚无,也写出了某种精神的涌现与其归宿.,发人深省。(完)
素手奶奶的批判:
整首诗超常态的叙述而让我怀疑事件和文本的真实性。我读诗歌通常不看作者本人的背景,一般我读完看不明白事件就看诗歌后面有没有注解!当然也看诗歌本身叙述的完整性、裂变性以及语言的多辩表达性,然后分析语言所要表达的属于精神层面还是事件,到最后我会冷静地来完成作为读者的审美,以及被翻译出来的诗歌和诗人以及环境的构造关系!冷处理再追寻他们所要叙述的事件背景抓住主线究其真伪。
通常论坛的诗歌我看不下去的原因有几点,就是写作者在事件叙述中呈现夸张和大妄语状态,添枝加叶都是我不喜欢的,您可以添加精神层面让人感悟的东西出来,或者写风景与家乡你添枝加叶我找不见真假!其他的并不是把不真实带给读者让人无法深入文本去了解你要说什么,统称就是诗眼出现的问题,文本的真伪。
利英鹏发给我这首诗歌的时候我不知道作者的背景也不知道作者是谁,我只想批判这首诗,首先说诗歌表达得比较乱文本比较虚假,第一段他父亲不可能变成“石头”,我怎么看都觉得作者在虚妄地吹嘘整个事件,当然作者表达的并不是一个事件,那么在“蒲团垫子上”我只有分析可能是精神修炼,本身我可以这么想因为只有修行者才在蒲团垫子上打坐,我可以理解他这么写的目的性,可作者延伸到“只有橄榄球大小,但奇重无比/全家人也推不动/”让我想到修炼者修炼结果是坐化什么舍利。完全属于一种精神层面的表达,之所以我随诗歌也发生怀疑,因为诗歌后面根本就没注解。我阅读到最后也是怀疑夹杂着怀疑否认。尤其后一段:下一星期,妈妈开始找工作/但在葬礼七七四十九天之后,她被发现/死在变成了海沟的浴室里/
总体来讲作者写得到最后只给我们留下了悬念,我也会怀疑作者的父亲是不是佛教徒,因为值得怀疑的还有文字“葬礼七七四十九天”稍懂佛理和民间常识的人都知道,那是作者父亲中阴身的时间,死亡后分为几个期的时间。七个期后才按照各自的业力去投生,而每个七都要到阎王殿去受审,而她母亲也就在他父亲七个期之后也走掉了 ,这样的逻辑语言给人带来莫名的悬念,是他父亲带走了他母亲,还是他母亲去寻找父亲,而阴阳两不知。
最让人该批判的是最后一句“今天,一辆铲车把老爹扔给了妈妈”,既然前两段表达的是父亲母亲都已死亡,为什么还要多余表达这句话说存在,给文本增加了累赘感,使之语言逻辑本身存在矛盾和无法辨证的关系!这样更增加怀疑在翻译的时候漏掉了什么??对于这类诗不读也罢,我也质疑翻译是否准确!当然我无法进行批评,因为作者也声明显赫,可是遇到我就是一个爱怀疑的读者,真伪出现的问题就该抓住继续批判下去。
附:
四元康佑(1959——)生于大阪,主要在广岛长大。现居德国慕尼黑。诗人、随笔作家、文学批评家和翻译家。其第一本诗集《大笑的臭虫》出版于1991年,其后又有八本诗集出版,其中《午后禁语》(2003)获狄原朔太郎奖。其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他是“诗歌国际网-日本”和Beagle杂志的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