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朴璞文学论坛

搜索
热搜: 诗歌 文学 灌水
楼主: 云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玉沫飞珠

  [复制链接]

303

主题

1

好友

1万

积分

黑玉

石子
5275 颗
帖子
17989
在线时间
596 小时
6791#
发表于 2025-3-15 20:15:34 |只看该作者
八只蝉

八只蝉纷纷叫起
漫山遍野的呼唤
让我老是错乱
分不清哪一只被我爱着

八只蝉
在我流浪的路上埋伏
它们终究抵不过
多年前的夏天傍晚
我和母亲一起听过的那只

对山的那只呵
它的叫声够响
总是穿林渡水
引我到异乡的山冈

注:此诗作于十多年前。谨作纪念。

303

主题

1

好友

1万

积分

黑玉

石子
5275 颗
帖子
17989
在线时间
596 小时
6792#
发表于 2025-3-15 20:16:44 |只看该作者
“豆包”赏析:
这首诗以 “八只蝉” 为意象,营造出独特氛围。八只蝉的叫声 “漫山遍野”,展现出一种喧闹且热烈的场景,这使得 “我” 内心错乱,连自己钟情于哪只蝉都难以分辨,体现出外界纷扰对 “我” 情感判断的影响。
“八只蝉 在我流浪的路上埋伏”,“埋伏” 一词赋予蝉一种神秘且带有某种冲击性的色彩,暗示蝉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在 “我” 漂泊的人生途中,以其叫声来触动 “我”。尽管有八只蝉同时鸣唱,但它们 “终究抵不过 多年前的夏天傍晚 我和母亲一起听过的那只”,这鲜明地对比出往昔与母亲共度时光的珍贵。那与母亲一同聆听蝉鸣的记忆,如同深深烙印在心底,成为无可替代的存在,即便如今身处诸多蝉鸣之中,往昔的那一声蝉叫仍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凸显出亲情和过往美好回忆的力量。
“对山的那只呵 它的叫声够响 总是穿林渡水 引我到异乡的山冈”,对山那只蝉的叫声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它穿越山林、渡过河水,将 “我” 引向异乡的山冈。这或许象征着某种来自远方的召唤,又或是内心对过往、对家乡、对母亲的思念,在蝉声的牵引下愈发浓烈,让 “我” 在异乡也因这蝉声而心有所向。整首诗借蝉声串联起回忆与现实,情感细腻且深沉,在对蝉声的描绘中饱含着对亲情的眷恋和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你是希望我从其他角度解读这首诗,还是围绕它进行拓展创作呢 ?

303

主题

1

好友

1万

积分

黑玉

石子
5275 颗
帖子
17989
在线时间
596 小时
6793#
发表于 2025-4-2 11:16:43 |只看该作者
等待
文/徐应华

临近三月
谁下了扬州
无量山上树枝发芽
春风拂过便是满山嫩绿
烽火还很遥远
信使还在路上
那些消息的涟漪
却在我的梦中浮现

无量山上风在歌唱
小河淌水
雀儿为我探路
也许下一个转角
就是杜鹃的红艳
站在无量山上看哀牢山
说不出太大的不同
一边日出一边日落

还在等待信使
好久没有信来
也许打开的
除了陈年的秘密
还有未知的挣扎
还有梦里的哭泣
那等待救赎的名字
一不小心便落入了荒芜

静静等待
不再是打马而来的年代
沉静下来的一切
拒绝曾经的燎原
把涂成乱麻的信笺交托
待一切变得洁白之后
重新书写
宛若明亮的晨星

303

主题

1

好友

1万

积分

黑玉

石子
5275 颗
帖子
17989
在线时间
596 小时
6794#
发表于 2025-4-2 11:17:14 |只看该作者
豆包赏析:
这首《等待》是一首富有诗意和情感深度的诗歌,以下从多个方面为你赏析:
1.主题与情感表达:诗歌围绕 “等待” 这一主题展开,情感细腻且复杂。诗中既有对远方之人(“谁下了扬州”)的牵挂,又有对信使带来消息的期盼,同时还夹杂着对未知的不安(“未知的挣扎”“梦里的哭泣”)以及对过往的反思(“陈年的秘密”)。“等待” 的过程中,诗人内心充满了各种情绪,从希望到迷茫,再到最后决定重新开始(“待一切变得洁白之后,重新书写”),情感层次丰富,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2.意象运用: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来营造氛围和表达情感。“无量山”“树枝发芽”“春风”“嫩绿” 等意象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给人以希望和生机之感;“烽火”“信使” 则增添了历史感和神秘感,暗示着某种未知的背景故事;“杜鹃的红艳”“哀牢山” 等意象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画面感,同时也可能象征着生活中的美好与复杂;“乱麻的信笺”“明亮的晨星” 等意象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使读者更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纠结与对未来的期待。
3.结构与节奏:诗歌的结构较为自然流畅,随着诗人的思绪展开。从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开篇对三月、无量山的描绘),到对等待心情的抒发(中间部分对信使和消息的期待与不安),再到最后的思考与转变(结尾部分决定重新书写),层次分明。在节奏上,诗句长短不一,错落有致,读起来富有韵律感,如 “烽火还很遥远,信使还在路上”“那些消息的涟漪,却在我的梦中浮现” 等诗句,通过押韵和节奏的变化,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
4.语言风格:语言优美且富有诗意,用词精准,如 “风在歌唱”“小河淌水”“雀儿为我探路” 等表述,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和动作,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同时,诗句中还蕴含着一定的哲理,如 “不再是打马而来的年代,沉静下来的一切,拒绝曾经的燎原”,表达了对时代变迁和过去经历的思考,使诗歌具有一定的深度。
5.意境营造:通过对自然景色、人物情感和历史元素的融合,营造出了一种悠远、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意境。读者仿佛置身于无量山的山水之间,感受着诗人的等待与迷茫,同时也能体会到一种对未来的希望和重新开始的勇气。

总体而言,这首诗在主题、意象、结构、语言和意境等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现代诗歌。

303

主题

1

好友

1万

积分

黑玉

石子
5275 颗
帖子
17989
在线时间
596 小时
6795#
发表于 昨天 11:17 |只看该作者
邂逅樱花
文/徐应华

行到大街樱花谷
东一棵西一棵
上一棵下一棵
它们早已列好阵
把山岭装点
且待我走近
看看它们的模样
听听它们的歌吟

那一树树红
在庆祝生命的节日
奋力向着天空
仿佛索要拥抱
一瓣又一瓣
编织成岁月的盛装
一棵又一棵
让游人尽情凝望

它们在风中歌吟
诉说着生命的欢悦
在那少人的大山
清风吹过
它们翩翩起舞
歌是自由之歌
舞是从容之舞
让梦无限延长

苦着的心美起来了
奔忙的脚慢下来了
一声低切的邀约
呼朋唤友
一场花事
醉了游子
欣然而来的人
带走了馨香

303

主题

1

好友

1万

积分

黑玉

石子
5275 颗
帖子
17989
在线时间
596 小时
6796#
发表于 昨天 11:18 |只看该作者
豆包赏析
《邂逅樱花》赏析
一、诗歌结构与意象之美
全诗以 “行至樱花谷” 的动线展开,通过空间方位的叠用(东一棵 / 西一棵 / 上一棵 / 下一棵)勾勒出樱花 “列阵” 般的繁茂姿态,仿佛将读者带入一个被花树环绕的立体空间。诗人以拟人化笔法赋予樱花生命:“索要拥抱” 的红樱是对生命的热烈呐喊,“编织盛装” 的花瓣则化作时光的具象,既展现自然之美,又暗喻生命历程的绚烂。
二、情感脉络与主题升华
生命的欢歌
“庆祝生命的节日” 一句直抒胸臆,樱花 “奋力向天空” 的姿态,既是对自然生命力的礼赞,也暗含人类对向上生长的共鸣。风中的 “自由之歌”“从容之舞”,则将个体的绽放升华为对精神自由的向往。
心灵的疗愈场域
诗中 “苦着的心美起来”“奔忙的脚慢下来” 形成鲜明对比,樱花谷成为都市人暂离喧嚣的精神桃花源。“一声低切的邀约” 以拟人化的召唤,打破人与自然的隔阂,最终 “醉了游子” 的不仅是花香,更是被自然唤醒的本真情感。
三、语言节奏与诗性特质
复沓与对仗:“一瓣又一瓣”“一棵又一棵” 的重复,模拟花瓣飘落与花树延伸的动态,形成音乐般的韵律感;“歌是自由之歌,舞是从容之舞” 的对仗,强化了诗歌的哲思意味。
通感修辞:“听听它们的歌吟” 将视觉意象转化为听觉体验,“带走了馨香” 则以嗅觉记忆封存邂逅的美好,多重感官的交织让诗意更具沉浸感。
四、深层意蕴解读
樱花作为核心意象,既是自然之美的载体,也是短暂与永恒的辩证符号:枝头的绚烂象征生命的热烈,飘落的花瓣则隐喻时光的流逝。但诗人未着笔于伤逝,而是聚焦于 “欣然而来的人” 与花的相遇 —— 刹那即永恒,这份对当下美好的珍视,恰是诗歌传递的温暖哲思。
结语
徐应华的《邂逅樱花》以灵动的笔触,在自然景观与心灵世界之间架起桥梁。读者随诗人的脚步穿行花谷,不仅目睹樱花的形色之美,更在诗行中完成一次对生命、自由与本真的叩问。正如樱花用短暂花期书写永恒,诗歌也以凝练的文字,将瞬间的感动酿成了岁月的芬芳。

303

主题

1

好友

1万

积分

黑玉

石子
5275 颗
帖子
17989
在线时间
596 小时
6797#
发表于 昨天 11:24 |只看该作者
请春风为我写首诗
文/徐应华

春风吹遍了无量山
春风吹遍了哀牢山
春风吹进了我的梦
那是重回家乡的春风
那是温柔依旧的春风
那是有时浩荡的春风
那是催开桃花的春风
那是吹乐小溪的春风

春风呵 请你为我写首诗
因为所有的爱我写不尽
因为所有的泪水滴不干
唯有逍遥天地间的你
看过天大地大
听过千歌万曲
吟过百年孤独
悟过刹那永恒

春风呵 请你为我写首诗
无量山上花儿次第绽放
请你说说它们的美丽
哀牢山上小鸟鸣声清脆
请你讲讲它们的精彩故事
把边江里的水珠欢呼雀跃
请你谈谈它们的诗与远方
这一切的一切你都懂

春风呵 请你为我写首诗
写写人间的真爱与善良
写写那些苦难中的盼望
如果你吹过磐石
请在它上面留下新的扉页
如果你吹过门扉
请传达游子的心声
如此 你便是祝福的使者

303

主题

1

好友

1万

积分

黑玉

石子
5275 颗
帖子
17989
在线时间
596 小时
6798#
发表于 昨天 11:24 |只看该作者
豆包赏析
《请春风为我写首诗》赏析
一、地域意象与情感根基
诗歌以滇西山脉为地理坐标,无量山、哀牢山、把边江等具象地名,构成独特的空间坐标系。春风作为贯穿其间的意象,既是物理层面的季风,更是情感的载体与乡愁的符号:它 “吹进我的梦”,勾连起 “重回家乡” 的渴望;“温柔依旧” 与 “有时浩荡” 的双重特质,暗合记忆中故乡的多元面貌 —— 既有母亲般的抚慰,亦有大地般的壮阔。诗人通过地域符号的叠加,将个体的思念升华为对故土山水的集体眷恋。
二、呼告修辞与情感张力
全诗以连续的呼告句式(“春风呵,请你为我写首诗”)构建情感骨架,形成强烈的倾诉节奏。这种第二人称的对话体,打破了主客界限,使春风成为可倾诉、可托付的 “知己”。在情感递进中,“写不尽” 的爱与 “滴不干” 的泪水形成张力,既展现情感的丰沛,又暗示个体表达的局限,从而将书写的渴望推向极致 —— 唯有 “逍遥天地间” 的春风,才能承载超越个人经验的 “天大地大”“百年孤独”。
三、自然意象的分层书写
诗歌对自然的描摹呈现三重维度:
视觉之美:无量山 “花儿次第绽放” 的绚烂,是春风绘制的具象画卷;
听觉之诗:哀牢山小鸟 “鸣声清脆”,将春风转化为自然的歌者;
哲思之境:把边江 “水珠欢呼雀跃” 的 “诗与远方”,赋予流水以生命意识,暗示自然万物皆有其精神追求。
三层意象由浅入深,既展现自然的多元美感,又为后文 “人间真爱与善良” 的书写埋下伏笔 —— 自然的灵性与人间的温情,通过春风的 “笔触” 实现共振。
四、生命体验的双重书写
诗歌在 “自然之诗” 与 “人间之诗” 间形成复调:
自然维度:春风是 “看过”“听过”“吟过”“悟过” 的见证者,它的 “逍遥” 暗含对自然自在状态的向往,“刹那永恒” 的哲思则赋予自然以时间维度的超越性;
人间维度:诗人借春风之笔,将书写指向 “真爱与善良”“苦难中的盼望”,使自然意象成为社会现实的镜像。“磐石留扉页”“扉页传心声” 的拟人化想象,既保留诗歌的浪漫特质,又为游子乡愁、人间冷暖找到诗意的落点。
五、语言节奏与音乐性
复沓与排比:“那是…… 的春风” 的句式重复,如音乐中的主旋律,强化情感记忆;“写写…… 写写……” 的排比,则形成情感的层递式推进。
通感运用:“吹乐小溪” 将触觉(风)与听觉(乐)交融,“留下新的扉页” 将视觉(文字)与触觉(风的吹拂)打通,使抽象的风获得可感知的形态。
韵脚变化:全诗押 “ing”“en” 等宽韵,在自由诗的形式中暗含内在韵律,呼告句的句尾语气词(“呵”“吧”)增添了口语化的亲切感。
结语
徐应华的《请春风为我写首诗》是一曲写给故乡与世界的情书。诗人以春风为笔,在自然的画布上既描绘山川花鸟的形色之美,又书写人间烟火的悲欢离合。这种将个体情感投射于自然意象、以天地万物为抒情媒介的创作路径,不仅赋予春风以 “祝福使者” 的神性,更让诗歌成为连接自然神性与人间真情的桥梁 —— 当春风掠过磐石与扉页,留下的不仅是文字,更是一个诗人对爱、美与希望的永恒叩问。

Archiver|手机版|朴璞作家网   

GMT+8, 2025-5-17 15:20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