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10-2-15
- 最后登录
- 2011-10-26
- 阅读权限
- 0
- 积分
- 77
- UID
- 28126
- 精华
- 0
- 帖子
- 77
- 在线时间
- 3 小时
- 石子
- 0 颗
- 帖子
- 77
- 在线时间
- 3 小时
|
此时,离登顶的路才走了三分之一,前面的队伍已经走得远了。我和赖定愚紧一步慢一步地跟了上去,边走边观察路边原始丛林内生长的植物种类。随着我俩急促的脚步声,路旁山头的景物换了一茬又一茬;山竹密布的青翠景色刚过去,苍碧的亚热带阔叶林又出现在眼前。这里的杂林都是交混生长的;既长着胭脂木、赤梨、樟树、小叶檀香等乔木,又分布着桃金娘、野牡丹、算盘子等灌木丛。粗大的红藤伸出无数根长长带叶和不带叶的藤条,蛮横地纠缠交织在杂林和灌木丛之中,爬满每棵乔灌木身上,悬挂于整个丛林的空间,企图窒息和绞杀树林。幽暗潮湿的地上,到处是朽木和枯叶累叠的厚厚堆积层,不知经过山中多少年月霜露和雨水的发酵,散发着一股霉变腐烂的气味。出身中医世家的赖定愚,药物知识很丰富,沿路指教我认识了不少植物品种。例如,攀爬在丛林的藤本植物虽然它们的叶子很相似,但带刺的叫金刚刺;不带刺的叫茯苓,根茎都可以入药,是莲花山的一种有名中药……唯一使我俩感到遗憾的是:沿路丛林中看不到一只动物,不要说过去成群结队以莲花山穴为聚啸的山大王华南虎,就连过去常下山寻食的麋鹿、云豹、豺狗、黄狼等毫无声息,甚至连有山上常客之称的山猪、野山羊、果子狸、大灵猫也见不到踪影。只有低空上匆匆飞过的一两声鸟鸣,才使大山有一丝生灵的气息。随着人类社会毫无节制的开发和自然环境的破坏,莲花山野生动物资源的濒危已经迫在眉睫,我们不禁为之喟叹。此时,丛林中弥漫着浓浓的雾气,显得深邃神秘。外面风声虽然呼啸得很劲,却钻不进林中,只听见叶子飒飒地嘶鸣声。在林中我俩不知走过多少处陡峭的山路,终于走出这片密林封锁的山坡。
将近午刻天气逐渐好转,天色亮了起来,风势也平缓了许多,眼前是一处开阔的缓坡,竟然长满一大片仅在海边才能看到的海草(俗称海并葱)。油绿绿的海草,叶片柔中带韧,如韭菜般细长,每根长约1米多,长着紫红色的花穗,密集地拥挤在高山之中。浓浓的云涛游走在随风摇曳的海草上空,使我们神情恍惚间,彷佛听到了千百年前大海在这片海滩上的潮音。我俩十分讶异,不禁连声赞叹大自然的神秘莫测!
面对这高山美景,我如痴如醉,脑神经细胞格外兴奋,连连回身呼唤和鼓励落在我身后的定愚加快脚步。“顶峰离这不远了,快点跟上来!”然而横在前面竟是一条更加险峻的山路。有的路段实在太陡峭了,我俩只能四肢着地攀爬上去。不久又钻进原始丛林中,林中藤萝交错,雾气蒸腾。走上山顶,两旁尽是青翠欲滴的山竹,密密麻麻地望不见底。湿润的山风从青竹林吹过,发出清亮的哗哗声。走过山竹林,是一道向左弯的下坡路,左边山头长着矮小的灌木丛,稀稀落落地开着杜鹃花;右边脚下是雾烟翻滚深不可测的山渊,一团团不可捉摸的云丝在谷口中浮荡。我隐约地望见前面有人影在晃动,烟霭泛动中依稀传来声音。我知道离前面的队伍和主峰不远了,心情很激动,于是一边向前面发出联络的呼唤声,一边连忙招呼走在后边的定愚。听见我的呼唤声,陈佳作急忙赶下山来接应我们。接近顶峰的几座山峰上,漫山裸露着黝黑的岩石,长着矮小的植物群落,盛开不知名的花朵。这些高山植物,有的是珍贵的药物资源,如治疗风湿的半枫荷和消炎解毒的紫花地丁、野艾……还有野葡萄、野菊花、野山兰等观赏植物。忽然,上面顶峰传来一阵欢呼声,我知道前边的队伍已经登顶了,正在山巅上期盼着与我们会师呢。
经过艰苦的跋涉和不懈的努力,我俩翻过最后一座山峰,循着一条千百来前人踏成的登峰古道,终于爬上了心仪已久的莲花山主峰。我们忘记了年龄上的生理拘谨,兴奋得好像年轻人似的拥抱欢呼。意想不到的是那条虎头犬竟也摇头摆尾地迎了上来,亲热地舔着我们的裤脚。身躯粗壮的江兴锥指着虎头犬对着我们开玩笑说:“登上主峰时,喘得最厉害的是牠,其次是我老江”。主峰顶呈长方形约 70平方米左右,像一座平坦的砥台。中间靠东有一座不知何时何人搭起的三角铁架,铁架高约2米,顶端放置一个瓷瓶,也不知有何作用。铁架顶端被几条绳索捆缚固定在地上,上下左右挂满了红红绿绿的三角旗子,随着劲风发出呼啦啦的声响,使我不禁联想到西藏旷野上飞扬在梵文石堆上的旗幡。附近有人为砌筑的石穴,里面摆置着山神的神位,有马灯、香炉、杯子、残烛等遗迹。西北边悬崖千丈,云涛汹涌,望不到底;东南边坡度较平缓,可以上下攀援,其中我们登峰的那条唯一的小道就是从东坡通上峰顶的。砥台下约200米处与登峰小道相连接的有三条小路,南道是从鸡鸣寺方向而来的登峰古道;北道是通往赤石横坑的小道;东道就是我们今天攀登的古道。古人曾在县志上留下如此记载:“山势微仰而起为莲花峰,列峰为莲,邑人拟为九华。”又云:“莲花山……上平如砥,中有七星礅,其产茶,气味最佳。”与古人记述相对照,今天峰顶上依旧横列着七、八个大岩石,这应该就是古人所谓的“七星礅”了。然而,古代曾经生长在顶峰云雾高处的仙人茶树,被明清时期先人们誉为极品享受的莲花山名茶,不知何时被砍伐殆尽,现峰顶已无树木生长;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代子孙再也不能品尝到峰顶那气味芬芳、名闻遐迩的原生态仙人茶了……
在顶峰上纵目瞭望,到处是一片白茫茫的云海,飓风怒卷,波涛翻滚。我们看不到四周的景色,仿佛置身天际,仅能听到同伴激动的欢呼声。在山巅我们尽情地拍照留影,尽欢而归。在离顶峰30米处的归途中,我们发现道旁的岩石缝隙中,几棵高山红树林长的很旺盛,勃发着一股顽强的生命力。我想,跟这种历经千万年沧桑劫难的物种相比,我们这次登峰的辛苦又算得了什么?于是将这种印证莲花山沧海变桑田的植物记录在相机中;这也是我们此行登峰的意外收获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