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一路走来,李老师的关心与栽培,说句心里话,虽认识您之前有所涉足,但您是我真正意义的文学启蒙老师。表面有时看似风光,内心其实感到无比孤寂,很想放弃,又难说再见,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您及您身边的这一群。
阿社 发表于 2012-2-26 23:32
李老师的大名在八十年代的甲子,只要稍微关心文学的人,大都认识。我认识李老师,也是从名字开始的。
那是八十年代,我经常会到新华书店去买一些辅导资料。无意中看到《萤光》,我看了上面的作者,上面有我认识的名字。我买了一份回去。后来,我的一个同学介绍了萤光文学社的一些情况。在以后的一段时光,我自己偷偷地写,梦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发表在《萤光》。上高中时,受《萤光》影响,我们学校办了几个刊物,我和几个同学也合办了一份班刊《春笋》,无奈因经济问题,《春笋》最终夭折。
认识李老师,可谓缘分!初上论坛,当我看到“李勤”的名字的时候,我有一种亲切感。但我不能确认,这个“李勤”是否我们甲子的李勤,虽然,我知道甲子的李勤在惠州,天底下同名同姓者何其多。在回帖的时候,才知道是同一人。
当我有文章发表在论坛的时候,李老师总是鼓励我支持我。有一次,李老师叫我参加文学沙龙,好像是去汤泉,我不敢去,没有胆量去,就写了那么几篇文章,怎么敢参加文学沙龙?
真正跟李老师见面,那是我第一次写作遇到瓶颈,李老师让我把作品打印成册,说找惠大的杨老师帮我看看。我怀着诚惶诚恐的心到李老师家里,第一次见到南木老师。李老师的平易近人,跟我之前听说的“怪人”那是两码事。这一次见面,李老师和南木老师非常认真地对我的写作问题进行指点。回来后,我一天一篇小小说,一连七天写了七篇。陈家大少 发表于 2012-2-28 17:10
严格意义上说,我不是真正爱好文学的人。因为我一直把它当作业余爱好。如果没有遇见你,我真的会半途而废。如果没有你的一路支持和鼓励,可能早就荒废了。因为我记住,唯有多谢才能报答老师的知遇之恩。随着现在工作上和生活上的事情越来越多,在这方面的投入的时间越来越少。陈家大少 发表于 2012-2-28 22:58
欢迎光临 朴璞文学论坛 (http://8.217.206.15/)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