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璞文学论坛

标题: 我的中庸观 [打印本页]

作者: 秋江    时间: 2011-2-13 11:58
标题: 我的中庸观
中庸,是国学精华,有关论述林林总总,浩如烟海。我对国学知之甚少,对中庸思想、中庸之道也是一知半解。因此,谈论中庸,只不过是拾人牙慧而己。
      多数中庸研究者认为: 中庸的“中”,即中正、适当、合宜、正确,系与偏颇和“两端”相对而言。 中庸的“庸’,有用、常、平常三义。 “中”“庸”合称,即中道之实用、中道为常道、中道可常行之义。
       文言文表述的“中庸”,比较晦涩,用现代哲学语言来表述就比较好理解了。依我所见,从哲学角度看,中庸就是客观事物的“度”,包括 “度”的极限关节点或临界点。
       总观当今社会人们践行中庸思想的种种表现,我发现单凭直觉来判断中庸的“度”比较多(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人)。这种人总认为,适中、不偏不倚才算中庸。这种中庸观点类似数学中的平均值,是一种相对静止的思想方法。以水为例,他们认为水温在1度至99度之间,取五、六十度温热的状态为最佳。1度接近冰点,99度接近沸点,这两种“极端”都不可取。
       我的观点不同,我认为水温在0.1度至99.9度之间,仍然是液体状态,仍然是中庸的范畴。虽然只差0.1度这么一点点就会发生质变,但它毕竟还没有变。如果我们在0.1度和99.9度位置上行为取事,就恰似打乒乓球的擦边球。尽管“擦边球”风险度极高,一失足成千古恨,但只要球技高超,运用得当,这个险我认为是值得冒的。
       自古以来,人世间物欲横流。“富贵险中求”,己经成为一句流传广泛的“名言”。正当的名利以及各种诱惑,常人一般都难以抵挡。人的本性都是有欲望的,在欲望的驱使下,冒点险追求正当的名利等各种诱惑,我认为无可厚非。
       与朋友谈论这个话题时,朋友指责我曲解中庸,教傻年青人冒险,稍有不慎,葬送他人前途甚至性命。朋友的话不无道理,无可非议。但我认为,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激烈的社会竞争,往往容易转变为弱肉强食。如果我们在践行中庸之道时,过分强调温和折中,很容易被竞争对手击败。因此,我主张,在特定环境,特定条件,非常必要时,要敢于在1度甚至在0.1度的冰点前、在99度甚至99.9度的沸点前冒险。一个人要想富或贵,不敢冒险,不敢打“擦边球”,不敢在临界点行事,是很难实现目标的。
       当然,任何事物一定的质所能容纳的量,活动范围都有其最高界限和最低界限,“度”就是界限范围内的幅度,在这个范围内事物质的规定性保持不变。临界点,擦边球,都还在“度”的范围内,因而它的质不会变。但是,一旦突破这个界限,擦边球擦不着边,超出了临界点,事物质的规定性就会发生变化。正确的可能变成错误的,善的可能变成恶的。正如列宁所说:“真理再往前迈进一步,哪怕是极小的一步,也会变成谬误。”因此,话还得说回来,我主张冒险在临界点打“擦边球”,在前面加了“特定环境,特定条件,非常必要”作前提。在现实中,对中庸最好的利用,是与时具进,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不同对象,灵活掌握使用“度”,在0.1至99.9度之间不断调节度的高低,正常情况下不偏不倚取其中,特殊情况下往“两极”靠。
.
       毫无疑问,我主张践行中庸的“调节论”,难度是非常大的,一般人很难做得到。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中庸》第九章)。把这段文言文译成白话文是这样的:孔子说,“天下国家可以治理,官爵奉禄可以放弃,雪白的刀刃可以践踏而过,中庸却不容易做到。”正因为如此,只有尧舜和颜回被孔子赞赏过能行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是中国文化的骨髓,作为一种方法论,它已经深深渗透到与中国文化有关的每一个元素和成分之中,成为构成普遍的文化心理和社会心理的核心要素之一。尽管中庸之道难行,一般人难以做到,但每个置身于中国文化视野中的社会成员,无论你愿不愿意,承不承认,你都无法摆脱那与生俱来的中庸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因此,正确地认识中庸之道,并加以合理的应运,既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无可回避的文化责任。
                                                   
                                                                  2011-2-13



作者: 吹沙寻石    时间: 2011-2-15 17:09
中庸加上牙慧。。。。。楼主有空出去溜溜弯。






欢迎光临 朴璞文学论坛 (http://8.217.206.15/)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