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璞文学论坛

标题: 愧为《重返知青场》的裁判,勉力为判——知青情结 [打印本页]

作者: 柯默默    时间: 2010-8-31 10:59
标题: 愧为《重返知青场》的裁判,勉力为判——知青情结

知青情结


柯默默


我的爷爷、父亲,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他们的记忆里没有“知青”这个概念。有的只是公粮、大队、公分、单干之类,他们关心的是粮食、蔬菜、天气,世界的风云骤起时他们只有顺其自然,没有抗争的命途,只有埋头苦干。所以从他们口中,我得不到半点关于知青的印象。
清晰地遇到“知青”这个词,大概是在历史课上,老师愤愤地说:正是上山下乡运动,几乎造成了文化断层。
对“知青”这个词的理解和印象,大多数也还只能来自电影,满腔热血和理想,一脸委屈和无奈,也许是大屏幕给我留下的知青形象。“知青”,狭义的概念应该是知识青年,但这个词语所承载的,却是万语千言也道不尽。
《重返知青场》,是由李老师发动的散文擂台,邀请另外两个知青:彩色的梦、阳暖应战。由身边的人,对“知青”作出诠释,真实感和亲切感倍增。他们说,“知青场,我青春的赌场!”“知青场,青春的赌场,人生的炼狱。”“知青岁月不打折!”他们从各自的经历,道出各自对知青场的见解。而我愚钝,未能深入了解他们当时的心情。记得《潇洒走一回》中有一句:“我拿青春赌明天”。叶倩文的歌曲中,是自己主动去赌的,而把“知青场”当为“青春的赌场”赌场,当是无奈之举,他们在劳作中付出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所幸并没有关闭知识的大门。
彩色的梦,在艰苦的环境之下,日夜挑灯夜战,终于以考取了优异的成绩,离开了知青场,种种委屈种种磨难,她不忍不愿再去回忆。但即便如此,她还是从容地重返知青场,寻觅当年的踪迹。心中感慨万千时发出诘问:“如果能预知现在的结果,那时你还当知青吗?”我不知道诘问从何而起,人生没有如果,也不可能重历一次。文章中所截取的片段,确实会让人感到那是暗无天日的日子。凡事有因果,有苦难的回忆,人生或者更为丰盈呢?
阳暖行文中则多带轻快了。尽管文中每个人的冠上了特定的姓名,但我们却不难发现,这是他们所有人都共同的回忆,每个人都必经的往事,他们欲望不大,在知青场中,寻找的自己的快乐和理想,还有年少时的懵懵懂懂的爱情。昔人各各一方,魂牵梦萦血脉相连的知青场,有着他们共同的青春无悔。这是慨当以慷,携青春而歌。
李勤的文章却属柔美,以其独特的记忆,回忆起知青场的温馨场景。昔日的繁华,今日的荒地;昔日的战友,而今的回首;今昔对比间,言语中多有不舍,虽没有明言她当年遭遇了什么,但却可以知其心怀感恩,心念韶光难再。不管在哪里,青春都当歌。
人的一生,都是独一无二无可返回的,人生的韶华匆匆,从知青年代走到今天,他们的知青情结应该都是佩戴在胸前。彩色的梦认为那是一个阴影梦魇,阳暖则慷慨地说:我们的青春不打折,李勤不时追忆温馨的往事……不管如何,当他们今天坦然说起过去时,不知是否可以判定:他们都赢得了青春无悔的岁月。
他们的文字皆情真意切,文笔流畅,也颇能感染人,鉴于此,我这裁判无从下定,三人并列吧,分别是:阳暖、彩色的梦、李勤。
他们都将得到3分的积分奖励。


作者: 柯默默    时间: 2010-8-31 11:03
默默阅历短浅,沙发边上候着各位老师的批评。


作者: 李勤    时间: 2010-8-31 12:30
谢谢默默,繁忙中抽出时间,准时为我的擂台作裁判,而且是作出了一个很可爱的裁定,为你鼓掌!{:4_202:}


作者: 柯默默    时间: 2010-8-31 15:11
[quote]谢谢默默,繁忙中抽出时间,准时为我的擂台作裁判,而且是作出了一个很可爱的裁定,为你鼓掌!
    {:4_207:} “很可爱”?
模棱两可的评价哦……


作者: 范源    时间: 2010-8-31 19:21
围观……


作者: 紫雅姑    时间: 2010-8-31 20:15
[quote]知青情结
知青情结
柯默默
我的爷爷、父亲,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他们的记忆里没有“知青”这个概念。有的只是公粮、大队、公分、单干之类,他们关心的是粮食、蔬菜、天气,世界的风云骤起时他们只有顺其自然,没有抗争的命途,只有埋头苦干。所以从他们口中,我得不到半点关于知青的印象。
清晰地遇到“知青”这个词,大概是在历史课上,老师愤愤地说:正是上山下乡运动,几乎造成了文化断层。
对“知青”这个词的理解和印象,大多数也还只能来自电影,满腔热血和理想,一脸委屈和无奈,也许是大屏幕给我留下的知青形象。“知青”,狭义的概念应该是知识青年,但这个词语所承载的,却是万语千言也道不尽。
《重返知青场》,是由李老师发动的散文擂台,邀请另外两个知青:彩色的梦、阳暖应战。由身边的人,对“知青”作出诠释,真实感和亲切感倍增。他们说,“知青场,我青春的赌场!”“知青场,青春的赌场,人生的炼狱。”“知青岁月不打折!”他们从各自的经历,道出各自对知青场的见解。而我愚钝,未能深入了解他们当时的心情。记得《潇洒走一回》中有一句:“我拿青春赌明天”。叶倩文的歌曲中,是自己主动去赌的,而把“知青场”当为“青春的赌场”赌场,当是无奈之举,他们在劳作中付出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所幸并没有关闭知识的大门。
彩色的梦,在艰苦的环境之下,日夜挑灯夜战,终于以考取了优异的成绩,离开了知青场,种种委屈种种磨难,她不忍不愿再去回忆。但即便如此,她还是从容地重返知青场,寻觅当年的踪迹。心中感慨万千时发出诘问:“如果能预知现在的结果,那时你还当知青吗?”我不知道诘问从何而起,人生没有如果,也不可能重历一次。文章中所截取的片段,确实会让人感到那是暗无天日的日子。凡事有因果,有苦难的回忆,人生或者更为丰盈呢?
阳暖行文中则多带轻快了。尽管文中每个人的冠上了特定的姓名,但我们却不难发现,这是他们所有人都共同的回忆,每个人都必经的往事,他们欲望不大,在知青场中,寻找的自己的快乐和理想,还有年少时的懵懵懂懂的爱情。昔人各各一方,魂牵梦萦血脉相连的知青场,有着他们共同的青春无悔。这是慨当以慷,携青春而歌。
李勤的文章却属柔美,以其独特的记忆,回忆起知青场的温馨场景。昔日的繁华,今日的荒地;昔日的战友,而今的回首;今昔对比间,言语中多有不舍,虽没有明言她当年遭遇了什么,但却可以知其心怀感恩,心念韶光难再。不管在哪里,青春都当歌。
人的一生,都是独一无二无可返回的,人生的韶华匆匆,从知青年代走到今天,他们的知青情结应该都是佩戴在胸前。彩色的梦认为那是一个阴影梦魇,阳暖则慷慨地说:我们的青春不打折,李勤不时追忆温馨的往事……不管如何,当他们今天坦然说起过去时,不知是否可以判定:他们都赢得了青春无悔的岁月。
他们的文字皆情真意切,文笔流畅,也颇能感染人,鉴于此,我这裁判无从下定,三人并列吧,分别是:阳暖、彩色的梦、李勤。
他们都将得到3分的积分奖励。
————————
我在开头提到我的父亲,他也可算是“知青”的同龄人吧。之所以会提到这题外话,是想引用我近日看到的一段话,也不知当不当,同一个年代,不同的阶层,他们都遭遇了什么呢?
以下为引用:
事实上如今这些盘踞着社会各机要部门的五十年代精英们,已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遮蔽了五十年代人的普遍形象。尽管“上山下乡”的只是那么小部分的新老“两三届”,更多本来就身处农村和基层的青年根本与此无关,但正是这些曾经被国家下放的知识青年中的侥幸者,在返城之后迅速占据了当时已经没有多少竞争力的社会精英地位。十年文革,耽误的不仅是那一小撮知识青年,也拖垮了更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流浪者归来”,举目皆是一片百废待兴的废墟景象,前无古人后无追兵,这正是年轻一辈们崭露头角的大好时机。说那一代人在完全没有竞争压力的情况下异军突起有失厚道,但如果我们现在重审那个年代一度喧嚣的各种理论界、文艺界热潮,大浪淘沙,真正经得住时间检验的有多少?事实上连他们自己都已经承认八十年代理想发烧、思想虚脱。更重要的是,时代已经在长期的精神空虚之后饥不择食,不是说那一代人中没有真才实学者,相反现在很多行业的核心支柱也正是他们,但更多浑水摸鱼者的发迹史,如果放到四世同堂的今天,还能保证金枪不倒?难怪他们后来要高叫“青春无悔”,是啊,时代曾经亏欠他们的,后来都连本带息地偿还,如今还可以板着老脸堂而皇之地教训儿孙后代不要数典忘祖。这样的一本万利,怎么不是“青春万岁”!
但这毕竟只是精英们的历史,大多数人呢?同样生于五十年代的历史学家朱学勤曾用一个多米诺骨牌的比喻,形容当年浩浩荡荡的“上山下乡”运动:他把当时的农村子弟比作骨牌的最底层,本来是立着的,结果城里的知青一倒,他们也跟着被压下去,后来知青们时来运转又竖了起来,但这些塌下去的底层却再也站不起来。而在这些重新竖起来的牌面们今天的忆苦思甜里,却再也见不到那些被他们堵住出路的农民兄弟们,“似乎知青走得天经地义,农家子弟被堵在乡村也是天经地义”(《火车上的记忆》)。这些无声无息的劳苦大众,连同那些返城后随即湮没的失踪者,才真正构成了我们父辈们的群体特征:他们该上学的时候没有学上,该创业的时候没有机会,好不容易挤破脑袋进了一家国家单位,自以为谋到铁饭碗准备养老,却赶上经济改革的滔滔大潮,一把年纪了还要下岗再就业,奋斗了一辈结果又要重新开始……还有更多的人终生面朝黄土背朝天,眼见着曾经一起下地担水的城里男孩子如今恍如隔世。时代失落了他们整整一代人的理想,他们曾经的“光荣与梦想”,如今自然愚公移山地压到自己孩子身上,同样希望通过下一代向社会连本带息地索还。
(作者曾伟,出生于八十年代)
默默裁判,是曾伟的同龄人,也觉得应该像曾伟,替父辈“向社会连本带息地索还”?


作者: 李勤    时间: 2010-8-31 20:49
建议默默将引用的曾伟那段文字删掉。
那段文字,相信不会被他口中的“那一小撮知识青年”(!)所接受。
其观点,你个人是否赞同我管不着,但引用到这里却很不合适。


作者: 柯默默    时间: 2010-8-31 21:55
首先,为我的糊涂和浅薄道个歉。
所引用内容,我并没有持赞同或者不赞同的态度。原意只是想引起大家的注意和讨论,谁知越犯越糊涂,实在不该在自己不清楚不了解的状况下擅自引用。
我说到“父亲”,只是引出“同龄人”的概念。
再次:
“正是上山下乡运动,几乎造成了文化断层。”这虽然不是原话,但是在当年的历史教科书上找得到。默默愚昧,这是我最早接触到的“知青”概念。但事实证明,文中《重返知青场》的三位老师(作者)的知识都比默默我的知识渊博得多。相形之下,默默就显得非常浅薄了。
最后:
我把我文中所引用的删了。保留紫雅姑所引用的,以把默默的糊涂公示论坛吧。
对于三位前辈,默默确实是敬佩的,在《我在朴璞遇见……》略有提及。
请三位老师接受默默的检讨。


作者: 李勤    时间: 2010-8-31 22:02
默默言重了。
没什么的。我(或我们)只是不能接受曾伟那些言论而已,但又懒得去驳斥他,所以我建议你直接删掉。


作者: 柯默默    时间: 2010-8-31 22:18
[quote]默默言重了。
没什么的。我(或我们)只是不能接受曾伟那些言论而已,但又懒得去驳斥他,所以我建议你直接 ...
    嗯,谢谢老师谅解。
都不知道我这糊涂劲儿犯到什么时候去。


作者: 梦境成真    时间: 2010-9-1 09:12
本帖最后由 梦境成真 于 2010-9-1 09:18 编辑

看着这么多人在 我也来围观
作者: 等你同坐    时间: 2010-9-1 10:23
不知深浅说一句——裁判就做裁判好了,不要去兼职当起评论员。
都说言多必失,对自己不甚了解的事物强发议论,肯定是吃力不讨好。
依我看,柯裁判对三篇文章的评议都谈不上有的放矢,有些说法甚至与原文意旨相去甚远。
兜回来说,言多必失,我快闪。
作者: 柯默默    时间: 2010-9-1 10:48
看着这么多人在 我也来围观
梦境成真 发表于 2010-9-1 09:12



    欢迎围观。
作者: 柯默默    时间: 2010-9-1 10:55
不知深浅说一句——裁判就做裁判好了,不要去兼职当起评论员。
都说言多必失,对自己不甚了解的事物强发议 ...
等你同坐 发表于 2010-9-1 10:23



    同坐教训的是,默默一直都说自己的资质浅薄,知识浅陋,因此题目首先也点明“愧”,一愧未能深入解读,二愧时间匆忙稍有敷衍之嫌。

“评议员”这词我倒没有想过,在我检讨的帖子里已然说明。

虽说“言多必失”,但都沉默了断不是大家所希望的。

朴璞一直欢迎大家发言真诚直率,以理服人,还望宽容默默的愚昧和糊涂。
作者: 彩色的梦    时间: 2010-9-1 14:51
默默不必太自责,真是难为你了,毕竟你太年轻。
作者: 柯默默    时间: 2010-9-1 15:03
默默不必太自责,真是难为你了,毕竟你太年轻。
彩色的梦 发表于 2010-9-1 14:51



    彩梦姐姐不介意就好,默默给你奉茶了。
作者: 三尺八男孩    时间: 2010-9-1 22:31
与我们而言,知情真的是一个很遥远的概念。。。
作者: 云索    时间: 2010-9-2 17:30
依然是倾斜,一切还未过去。。。。。。
作者: 阳暖    时间: 2010-9-3 18:30
默默辛苦了,当年下乡,我们是“在劫难逃”,压根儿就没有想到连本带利的索还,曾炜片面了,还是你说得好。
作者: 阳暖    时间: 2010-9-3 18:31
默默言重了。
没什么的。我(或我们)只是不能接受曾伟那些言论而已,但又懒得去驳斥他,所以我建议你直接 ...
李勤 发表于 2010-8-31 22:02



    严重赞同!
作者: 柯默默    时间: 2010-9-4 01:27
默默辛苦了,当年下乡,我们是“在劫难逃”,压根儿就没有想到连本带利的索还,曾炜片面了,还是你说得好。
阳暖 发表于 2010-9-3 18:30



    谢谢阳暖不介意。默默给您奉茶
作者: 刘苏红    时间: 2010-9-6 23:14
默默的评论,三篇文字比较方面,较为到位。




欢迎光临 朴璞文学论坛 (http://8.217.206.15/)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