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个孩子都需要一个温暖的家
文 柯默默
说点题外话先,今天出去了一整天,回来打算第一件事是准备去爬高楼的,不经意瞥见水晶园的《你把悲伤装满了大海》,我不知道樱姐有多久没写诗歌了,自从认识她,就一直听到别人对她说要她出新作品。自然,看到樱姐的主题帖,是得第一时间去看的。但我没有第一时间跟帖,默默在心底肯定了,她——阿樱,没让我们失望。
解读诗歌是苦差事,其实我也不忍心让我写出来的感觉去肢解阿樱诗歌里那些纯美至真的境界,只是,看了一眼,那悲伤的大海就不停在我的脑海里奔涌,不把在脑海里起伏不定的波涛尽我所能地呈现出来,是对不住这组诗所带给我的美的享受。
雨,于诗人的眼中应该是浪漫的事,欣赏雨来的情丝,可以是愁绪,也可以喜雨,而“雨在窗外下着”,再稀松平常不过的句子,但就是这么一种闲话家常似的闲适,才能凸显“突然的”。“突然的冷再一次被你点燃”,冷、火焰,两重天的煎熬,无怪乎要把这样的悲伤用大海的辽阔才能包容,而被点燃沸腾的热血,不为别的,只为“孩子”……如果可以,她是愿意用生命来交换的啊,这不,“请吸取我的手的血液吧”,她在祈求,以生命的疼痛在呐喊——魂归来兮。“绕过你/——向着别的事物”,可以“向着别的事物”,也恰恰证明了除了“孩子”之外,她的生命可以拥有很多很多其他别的事物,或者有人因此幸福微笑了,而独独她,始终无法绕过。
无来由的,仿佛时时刻刻都可能来袭的思念,令她疼痛不已地呐喊着,并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孩子的生命。而这需要她在美好的春夜,开始安慰孩子并告慰自己。这是第二章的开始。
水,谷粒,都是生命的本源,而天涯,则有着我们每个人的无量前程。这些,都丢弃了,是什么值得在美好的时光里丢弃呢?原来,还是她的孩子啊……只为伸出她的手,给那在无边黑暗中行走的孩子……而在这里,阿樱的诗歌才华开始显露了。她避开一般人的说法,心手相牵,应该是说看到光明和希望的,而她的诗句却是“当我的手和你的手紧扣/黑暗就无边了……”第一次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心里打了个疙瘩,阿樱是不是犯糊涂了?当我再用声用心去读,我才发现,这才是爱啊……她愿意为她的孩子在无边的黑暗里沉溺,她愿意为她的孩子去试探前方的路,她告诫她的孩子即便前方黑暗无边,我们心手相牵就不必害怕……“睡梦里/你需要绕过自己的障碍”,她保护着孩子,令孩子可以一直在睡梦中甜睡,并自己去发现障碍,然后提醒孩子要绕过障碍……而,障碍会是什么呢?其他我不去猜测了,我就只说,这位母亲她受尽了折磨,她仍不愿意让孩子知道,只告诉孩子——回到/温暖故乡。这样的嘤嘤细语,这样的温柔情怀,都给了她的孩子,而她自己,也还只是孩子啊……
所以第三章,她掏空了自己。她与自己对话,孩子的角色不同于一、二章的了。一个人被掏空后会出现什么样的局面呢?我能猜测到的有两个结果:一个是堕落,一个升华。无论是敌人还是知己给予的,她其实都已经全盘接受了,不然她也不会去如此发问,她相信这是“另一个天光”。“你一个人在风中叫喊/你把悲伤装满了/大海”,这些悲苦无告,这无尽的伤悲,大海都用她的浩瀚去接纳了,而且一如既往给与她无限的力量——大海却依然奔涌不止。这是生命的韧性和人格无限的升华,抵得住人生的苦难与哀痛,我们最终才能寻找到温暖。
读到这里,到第四章,我有点怀疑自己是不是解读歪了,或者这根本就是我自己的看法,远离了阿樱写作的本意和轨道,因为我疑惑着这里这一章节该如何衔接。于是,我又默读了题目——《你把悲伤装满了大海》。我不知道是诗人的狡黠还是我的愚笨,原来此刻,她的心,去了大海,又回到了下着雨的窗前了。
那些都是她波涛汹涌着的悲伤,和浩瀚无边的疼痛啊,当她终于为自己找到力量的时候,她的思绪拉了回来了,她又坐在窗前,看见了雨后低飞的燕子。她又思念她的孩子了……或者,是春天的燕子,捎来了孩子们的信息啊……她渴望能感应到孩子一丝半毫的讯息……她曾在长长的夜里失眠,她曾在萧萧的秋天中落落寡欢……
她沉浸在春燕捎来的信息中,她感应着孩子的归路,“啊,鸟儿倾进了黑夜”……“倾进”多么独特的写法,点出了黑夜已经完全降临……同时有点出,有家的万物都已经在深夜里归家了。而她,等不到归家的孩子,“只有她在遥远的轻轻唱”,仿佛已经脱离了自己的躯体,用灵魂在深情呐喊——回家吧回家吧/我的孩子。
熟悉阿樱的,我们知道,她还怀念她已经在天国的双胞胎婴孩,哀恸已经被深深地显露出来,无不让人动容,为她这一份母爱,为她这一份深切久远的怀念。如果没有第三章,我可能就停留在这个层面上了。
她点明指出了——她自己也是个孩子,也惧怕黑暗,有悲伤与需要被宣泄的苦恼。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一个孩子呢?我们也需要一个人引领我们往前走,也都需要一个人呼唤我们回家,也同时要懂得去爱去珍惜身边那个为自己燃点灯火的人。我们都是孩子,我们都需要一个温暖的家。
这组诗歌的语言干净凝练,而且在短短的几行字中波浪迭起,真让默默感动之余佩服之至。
欢迎光临 朴璞文学论坛 (http://8.217.206.15/)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