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璞文学论坛
标题:
我亦风流耽寄赋,浮生莫问是功名。。
[打印本页]
作者:
坐晚听风
时间:
2010-4-29 04:07
标题:
我亦风流耽寄赋,浮生莫问是功名。。
今天重读醉卧长安的诗词结集,以前一向是喜欢读他的词,虽然我从来不做别人的粉丝,但是不妨碍我对别人的欣赏。醉卧长安是网上古体诗词圈里的名家了,粉丝怕是真能组成军队的。今天再读他的近体诗,更是叹服,以前总觉得他是词比诗好,但再读下来,能发现他的诗里让人过目难忘的句子比比皆是。。由是感慨。。
因为喜欢的是诗词,在现实生活中,除了多一种不切实际的情感喜好倾向外,其实确是害己不浅的。和别人交流,很多话题比如打麻将,拼酒泡吧等一无从说起,二也觉索然无味。当然如果和一个根本就不看诗词的人讲这个话题,那更加是如同在地球操火星语言。。另外,实在应该检讨的是,偏偏水平总是没有提升的,或许是源于自己疏懒和浅尝辄止的坏毛病吧。
昨天在西子看到一篇被版主推荐的文章,实在觉得有点啼笑皆非。很多人对掌握诗词的格律视为畏途,偏偏又不愿意承认自己学习能力不足或根本就没想真的学,所以就对格律一通狠批,认为它应该如何如何痛打一百大板后直接格杀勿论。我一向以来就非常不屑那种论调,诗词本来就是和设计一样,是戴着枷锁跳舞的艺术。我觉得大家应该很坦然地面对,我觉得如果格律是如此束缚的话,就写现代诗歌啊,它的形式如此自由。大可不必因为写不了、写不好而对格律痛恨之。
以后专门把此楼建成个人对诗词理解的口水话大厦。。
作者:
柯默默
时间:
2010-4-29 04:08
呀。沙个发
作者:
柯默默
时间:
2010-4-29 04:09
谈吧,默默来学习
作者:
坐晚听风
时间:
2010-4-29 04:10
请上座,奉茶。。
作者:
柯默默
时间:
2010-4-29 04:15
嘿嘿,茶我先喝,耳朵放着
作者:
坐晚听风
时间:
2010-4-29 04:18
摘一些醉卧长安的诗句:
人情只在闲中觉,世事偏于小处难。
所愁归遇地,便是别离乡。
独坐无妨看车马,一城风月属他人。
秋行堤上 98、9、22
长堤风静水无纹,照影流云变幻频。
到此方知鱼极乐,能于水底见天真。
此地青山非属我,看山只我一闲人。
茫茫淼淼九江横,何日轻舟渡此生。
偏向众生欢喜处,一篙撑破满河灯。
七夕 2005、8、11
纷纷鬓发触流萤,看尽微云河汉清。
坐久真疑星欲落,千门阒寂一灯明。
一伞长街行不尽,方知秋雨属他人。
余年修得无风起,不使人间见水痕。
绝句两个答孟版 2008、8、5
(一)
满目山河无处行,昔言今意两难凭。
别来惟有君依旧,偶一关心到晓灯。
(二)
曾道天涯胜比邻,心情况复过青春。
愁君梦比相逢早,眉目如何辨万人。
作者:
柯默默
时间:
2010-4-29 05:43
一城风月属他人——最欣赏这句
作者:
云索
时间:
2010-4-29 08:39
读来风流蕴藉,有一种惆怅在里面。
作者:
坐晚听风
时间:
2010-5-3 11:55
[quote]一城风月属他人——最欣赏这句
可能醉卧长安也是游子吧,所以有这些感慨。。
作者:
坐晚听风
时间:
2010-5-3 11:55
[quote]读来风流蕴藉,有一种惆怅在里面。
恩。同感。。
作者:
坐晚听风
时间:
2010-5-3 12:02
最近买了本叶嘉莹先生的书,是她的讲演稿的集子,《唐宋词十七讲》。
我一直以来对现代学者将词强分为豪放派与婉约派的说法持怀疑态度,觉得值得商榷,比如辛弃疾,我们的课本上是把他算在豪放派里的,但实际上,他写的词中,风格是非常多变的,不能简单归为豪放。
没想到在读叶先生的书里,我终于看到一位颇有影响力的学者非常坚定地说,词简单分为豪放与婉约是不行的,我觉得很高兴,也很遗憾,原来其实在80年代学者就开始否定这种分法了,我却不知道。看来还是读书太少。
作者:
坐晚听风
时间:
2010-5-10 11:41
迦陵先生说,写诗词有两个基本要素,一个是对生命有真实的感发;二个是有丰富的语言。
信然。。
作者:
坐晚听风
时间:
2010-5-10 11:46
每个人都有情感,都有对生命、生活的感触,深浅不同,敏感性不同而已。但是诗人很少。有个笑话说,一花盘从楼上摔了下来,砸倒十个行人,有九个是诗人:)
上网几年来,有个写古体诗词的网友叫江南***,他在某论坛里说过一句话,我到现在都记忆深刻。网上写古体诗词的朋友,有个风潮至今不减,就是写集子,把自己写过的诗词收集成一个集子。江南说,我从来不做这事,从古到今天,写诗词的人多不胜数,而能流传下来的诗词能有多少呢?
作者:
坐晚听风
时间:
2010-5-10 11:51
刚上网的那些时候,非常热衷于在论坛里发贴、回贴,几乎是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外,都泡在论坛里。也参加论坛的活动,比如假面舞会等。。无非,是一些文字游戏。当然,不少人借游戏来说真话的:)现在我已不会参加了,就看看热闹吧。
那么这些文字游戏里,有对生命真实的感发吗?我很怀疑。不过作为练笔,倒是会促使你去丰富你的语言,看多些书,这可能,是对写作唯一的好处吧。
作者:
坐晚听风
时间:
2010-5-17 12:16
很多想写近体诗的朋友却对平仄格律颇有微词,并多有律诗应与时俱进之论云云,实则是畏难而已。其实大家经常忽略的是,近体诗的格律是有助于古体诗词的写作的。最明显的例子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实平平仄仄是根据中国汉语的特点总结出来的,是最容易使汉语读起来声音高低错落,而且使诗歌记忆容易,琅琅上口。以前的读书人,老师教育很严格,从小就有声律启蒙之类的教育,可能对于平仄的理解就会深很多。现在一般人,比如我这样的业余爱好者,确实有点艰深晦涩的感觉。不过诗词写得多了,平平仄仄的节奏在心里会越来越明晰,一个五言句或七言句会很容易就涌上心来。当然,像我这等学习不求上进的懒人,还是未能脱离资料的,至今我也没有完全把握格律,只是我并不以为苦而已。
作者:
坐晚听风
时间:
2010-5-17 12:22
最近看了紫光在某论坛的帖子,是他的写诗的心得,非常好的心得,我特地转贴到自己的QQ空间上学习。这里摘录一段,我觉得是对喜欢写诗歌的人值得共勉的。
“我是这样克服随意、手滑的:
设想这是给自己儿女看的,就站在了父亲的位置上了,就很少有随意了;
设想论坛上有专业专家,四面肃立,学术的严谨的心就增强了,就很少有手滑的情况了。
在保全氛围的前提下,把握情思的变化,这个时候修改文字,是最费心神的。妙意佳句俱在,正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紫光)
作者:
坐晚听风
时间:
2010-6-1 06:21
人间惯溺因由异,莫道浮沉不问天。。
作者:
坐晚听风
时间:
2010-6-1 06:30
很早以前就开始不买词选,只喜欢买词人的生平记载、作品分析的书,希望能看到作品背后作者的内心的悲欢。写东西的时候,我对自己最根本的要求是,是否有真实的情感在里面,写得好不好,技术是否提升了,那不重要。当然,古人说文以载道,我还没有那个境界。多年前开始上网时,喜欢写些杂文,以现在看来颇为幼稚的但是犀利的言语对社会的一些不公做无力且无谓的评论,当时对文以载道深以为然。只是人生一路走过来,才知道,为什么世上只有一个鲁迅,现在的那些所谓学者为什么都是同样一付金属面具,我终于有点懂了。。。
作者:
坐晚听风
时间:
2010-6-7 09:09
今天读白雨斋词话,作者的的很多观点我都很认同。他说,次韵,集句,回文这等作品,不足为学,他自己是深恶痛之的。次韵可偶为,其它两者不可为之。
之前与朋友聊起网上的某些颇有名气的诗词“玩家”,我下个结论是:徒逞才力,淡而无味。有些人才力远胜于我们,奈何都是游戏之作,全无真情实感,难于感动别人,不过聊作呼朋唤友,奠定“江湖地位”的工具而已。
作者:
坐晚听风
时间:
2010-6-9 09:43
迟雨西南,春逝后,花残消息。
携寒意,风来朝晚,穿檐侵室。
门外车声如浪叠,帘前寂寞还如昔。
看斜飞细雨绕灯前,丝如织。
舟堪系,萍踪急。事难致,长为逸。
但流云终散,薄烟成忆。
柳絮不分尘与土,人间留取荒山碧。
倩谁人听取落梅花,秦楼笛。
作者:
坐晚听风
时间:
2010-6-10 08:27
常言道,诗言志。其它的就由诗余来完成了。所以有所谓的诗境、词境。况周颐认为,词境入诗不妥,但诗境入词未为不可。
欢迎光临 朴璞文学论坛 (http://8.217.206.15/)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