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璞文学论坛
标题:
木棉红
[打印本页]
作者:
利强
时间:
2009-8-6 09:54
标题:
木棉红
家乡小学的操场边上,有一棵独一无二的木棉树,高出三层楼高的教学楼,挺拔高大,傲然屹立,看着它,自有一股不用言说的绰约与刚毅,让人心下敬慕。每逢到了清明前后,那满树如火炬般的花儿,灿烂嫣红,落英缤纷,蔚为壮观,已成一处有名的景致,全村乃至全镇上下,几乎没有人不曾瞻仰过它的英姿。
然而有几人知道,在它植根的土壤下,有两位已逝的英魂和一段凄惨、壮烈、勇敢和坚强的英雄故事?
离小学不远处的朱屋村,有一间无人居住老房子,在岁月与风雨的侵蚀又无人修缮的情况下,已是断壁残垣,破旧非常。但屋子的大门上,仍挂着一个完好无损的,让人肃然起敬的牌子――烈士之家。
这须追溯到七十多年前上世纪的三十年代,据说,这房子的主人朱大叔原是一位商人,长年在外做生意。那个年头,因日本人已经打了进来,不时闹战火惨剧,人心惶惶,生意不好做,身在异乡的他结束了当地的生意后,准备启程遥远的老家,却在街头遇见了两个饿得快不行的孩子。
善良的朱大叔马上给了他们吃的,随后问得,这两个孩子是一对兄弟,哥哥12岁,弟弟10岁,父母在战乱中死去,兄弟俩已在街头颠沛流离了一年多了,受尽苦难,几次差点死去……
晓知他们身世凄惨,朱大叔不加思索,收养了他们,一行人坐火车搭轮船,翻山越岭,十五天奔波劳碌,回到了家。
从此,兄弟俩跟随朱大叔一家人,从遥远的北方,来到了这偏僻的粤东山区,生活、成长,也与村人们过着清苦而平实的农耕日子。
后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粤东山区偏僻贫瘠,又非战略要地,没有受到战火的波及。朱大叔经商多年,有些积蓄与家产,日子倒也无忧无虑,有能力供兄弟俩上学,日子颇为宁静。
因历经变故,兄弟俩很懂事,劳动和学习从不落后于人,几年很快过去了,他们已长大成人,那时,抗日战争仍在持续,但凡听到敌人如何侵占与残害自己的土地与同胞,或我军前线告急与败阵的消息,兄弟俩异常难受,摩拳擦掌流热泪,心下许诺,终有一天,他们也要上战场,要把日本鬼子赶跑……
有一天,朱大叔正在算帐,兄弟两突然跪在了他面前,这叫朱大叔疑惑,好好的跪什么呢?但看两人神情认真坚定,他感到有事不好。
原来,兄弟俩决定从军去,要打跑日本鬼子,报效国家。但是,朱大叔的救命之恩与养育之情,不可忘记,为此,双双跪到了养父的面前,久久不起,请求两老准许他们从军去。
生活一起多年,感情已深,朱大叔夫妇早已当兄弟俩是自己的孩子,这两孩子平时又很懂事,怎么舍得呢?人人都知道,上到战场,九死一生,那个父母愿意让自家的孩子去打仗送死啊?
下定决心的兄弟俩见养父母不依,就在大厅里跪了一天一夜,无论朱大叔夫妇怎么哀劝,怎么斥骂,他们就是不起来。最后,朱大叔也流下了热泪,纵然十分不舍,也拗不过少年英雄之志,答应了。
收拾好行装,与含泪的养父母告别,兄弟俩步行到东江边,登上渔船,顺江而下,一天半后找到了当时驻扎在下游的一个连,表明了心迹。
听过他们的叙述,该连的陈连长很是欣赏,把兄弟俩带在身边,亲身教导他们,武器知识、作战练习、战场上的应变与指挥,等等。兄弟俩刻苦用心,对每一项学习都很认真,领导的每一句话都铭记于心,进步很快,更得陈连长喜爱。
那时,由于路程还不算远,朱大叔夫妇经常来部队看望他们兄弟俩,诉想念之情,叮嘱平安,每每告别之时,朱夫人都泣不成声,有一次甚至跪到陈连长面前,哀求不要让孩子们上战场……
陈连长甚感为难,大敌入侵,国难当头,随时都可能成为亡国奴,国耻家恨,不能有妇仁之仁。
看到连长难堪,兄弟俩拉开了养母,并在她面前发誓,假若兄弟俩上了战场,无论如何,都会回来一个人,一定会!因为,还要回来报答你们的养育之恩。养父母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五个月后,北方战事告急,陈连长接到命令,前去万里之外的山东,参与剿灭战与收复战。临行前夕,朱大叔夫妇前来送行,朱夫人泪流满脸,千叮万嘱后,才依依昔别。
兄弟俩所属的部队到达山东后,整个连被编入一个步兵师中,参与过几个小股战斗,皆是小捷而回,兄弟俩头几回冲锋陷阵,勇敢非常,杀得热血沸腾,随时准备与敌人大战一场。
不久后,陈连长接到总命令,在大战一触即发之前,要他们作前锋突击队,去攻占一个险要阵地,无论如何,不能占领也要拖住这个阵地,扰乱敌人的注意力,好让大部队的几路人马有时间集结,好冲锋陷阵。
看罢,陈连长的脸沉了下来,分析到任务的艰难与危险,取胜的概率很低,稍有差错,自己带领多年的连可能全军覆灭。但军命如山,不得有违。临战前夕,陈连长想到朱夫人的哀求,于是命令朱家的弟弟留下,哥哥上阵,避免全部牺牲。
但是,弟弟无论如何也不愿意。陈连长无奈,唯叫哥哥留下,弟弟冲锋,但哥哥也不愿意,他说出了当年的情况:假若不是日本人步步进逼侵略进来,亲生父母就不会惨死,兄弟俩也不会流离失所一年多,乞丐过日,假若又不是遇见现在的养父,早已饿死。现在,大敌当前,我们怎么可以退缩?宁愿战死也不愿苟且偷生。
陈连长拗不过兄弟俩,只好调命他们作后勤,搬运弹药与担抬伤员等,没要他们加入冲锋队。然而战斗打响后,出乎意料的艰难,我方死了十几人了,敌方坚守的阵地依然稳稳的。
这时,上面突然来了加急的命令:情况有变,狡猾的敌人突然派出部分兵力咬住我方的后防,打乱了我军既定的步骤,现命令你连的任务由拖延,改为强攻,无论如何都要占领此阵地,否则军法处置。
战场上变化多端,让人始料不及,陈连长焦急无奈,与副连长、指导员等紧急决议之后,新一轮战斗打起,一边掩护,一边冲锋……
据后来哥哥回忆,那场战斗打得非常惨烈,敌人很顽强,不好攻防。从早上打起,足足打了三个小时,双方死伤惨重,战局僵持着。陈连长不幸牺牲了,他牺牲前,已身中三枪的他,一条手臂被敌人砍断了,另一只手还拨出手枪,打死了三名日兵后,才愤然倒下。
一个110人的连,剩下30人左右时,同样也疲乏非常的敌人突然反扑过来,想作最后的拼杀,情况危急。已经负伤的副连长眼见不妥,假若被敌方打退,敌军会重新部署与防御这阵地,那么,我方的总攻就无法进行,甚至功败垂成,于是喊响了拼死的命令。
看到战友们相继阵亡,又见连长牺牲,朱家兄弟俩眼都红了,一同冲杀上去,见敌就杀,不畏牺牲。在枪林弹雨中,弟弟不幸中弹,负伤倒下,而哥哥的一条腿中了二枪,身上多处创伤,但只要没有倒下,仍拼命攻上,最后与战友们一同,用生命和血肉,占领了那阵地,艰难完成了任务。
大部队集结完成后,利用这缺口发动总攻,这场战役打了两天两夜,最后以险胜告一段落。
弟弟由于耽误时间长,失血过多,在抬下山的时候已经咽了气,哥哥也因耽搁时间长,中了二枪的一条腿已糜烂发臭,要截肢……
三年后,抗日战争结束了,跛了一条腿的哥哥靠拐杖走路,他在战场上磨练、学习与积累的经验,那时的他已是一个突击连的年轻副指导员了,他还想为国家为民族做点什么,却见内战打响了,为此,他毅然离开了部队,带着弟弟的骨灰,回到朱屋村,回到了养父母身边。
在一块两兄弟曾经开垦过的荒地上,哥哥把弟弟的骨灰下葬在那儿,同时种下一株木棉树苗……
全国解放了,三年自然灾害来了也过去了,动荡的文化大革命也悄悄结束了,改革开放之风开始吹起,当年的朱家哥哥已是两鬓斑白的朱爷爷了。自抗日战争结束他回到朱家后,侍奉养父养母到终老,身带残疾的他操持着整个家,期间,他当过农民、村干部,也教过书,文革时期也受过四人帮的间接迫害,被诬陷进了囹圄,后来冤洗出狱……
但任何的磨难,这位身带残疾的老战士都淡然自若地挺了下来,从不言败,迎来新的曙光――改革开放的种子播下后,南粤大地如沐春风,他看准时机,下海从商,首先富了起来。而这一切,那棵已经枝繁叶茂、风姿绰约的木棉树,全都见证着。
若干年后,已经白发苍苍的朱爷爷年老体弱,赋闲在家,经常对子孙晚辈讲述当年的苦难岁月,战争的残酷无情,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要懂得珍惜……
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这位朱爷爷因病去世了,去世前,他吩咐儿女,把他的遗体火化后,葬在那木棉树下,他要与弟弟一起,长眠永远!
2000年初,县教育局选址新建一座小学,在听完身为烈士后人的党支部书记的叙述后,领导们马上表决,就在这棵参天的巨树旁建造,同时立一块英雄纪念碑,好让两位让人敬仰与爱戴的英灵,永远守护着子孙后代,与家国热土。
(木棉树,Cotton Tree,也称英雄树,树形有阳刚之美,外观多变,春如元宵街灯,夏似慈父背影,秋若江浦游女,冬类崖之老者,四季展现不同的风情,最美当属花开花落时。花朵硕大,花冠五瓣,橙红色,如火炬;果实为蒴果,熟后裂开,里头睡着的棉絮瞬间窜出,若是起风时候棉絮随风飘零,似南国雪。木棉花有英雄花之称,和珍惜眼前的幸福之意。)
利强
09-5-22
于惠州仲恺新安
作者:
李勤
时间:
2009-8-6 10:14
睹物思人忆旧,缅怀先贤。写法很是正统。
作者:
望帆
时间:
2009-8-7 12:09
叙述看起来有点平了。
作者:
小秋88
时间:
2009-8-7 20:45
嘿嘿....问候利强哥哥...提起来供赏.
欢迎光临 朴璞文学论坛 (http://8.217.206.15/)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