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读李老师的小说,第一遍阅读后的感觉是行文很结实。而之前在散文版块读了李老师的《读雾》,感觉是文字在虚和实之间游走,没控制好。这里的虚和实都只是指词句运用,而不是指文字背后的理和悟。在《读雾》中, ...
楚白乡 发表于 2009-8-1 14:08
名字好土。呵呵
故事本无奇。我喜欢的是,古朴够聪明,“这地儿是我的地盘,今天借给你们使用了,这菜也送你们了,不够再去摘。屋子没锁,要吃农家菜你们自己做,我就不伺候了,过山那边串门去。说完,古朴也不等对方回答,就迈开步子向矮山走去。”或许,我应该学习他的那种豁达,即使后来还是忍不住“琢磨”了一下下,后来还是被他“摇摇头”这个动作却抹去了。
忘川 发表于 2009-8-1 15:44
楼上的几位说得多好啊,特别是楚白乡哥哥和忘川师姐,本来也想说上几句的,发现该说的被别人说了,别人说得又比我好。所以还是搬个凳子坐下来,再好好地拜读学习!
小鱼的理想 发表于 2009-8-5 01:55
离别时的人,再重逢时已经变了。我最感慨的是,小岑见到古朴后脸上的神情,“惊而不喜”,也许他真的希望自己回避古朴吧,能不见就不见,古朴也理解他的心理,所以走开了,此时的他们不可能有共同语言了。我想起鲁迅 ...
云索 发表于 2009-8-6 13:35
从《偶遇》到《相遇在田园》,也就是从二十世纪的农村走进了二十一世纪的农村,还是没有“城市化”。嘻嘻~~不过这本来就是田间地头的事儿,也无需城市化,这样更朴实。
古朴之所以在单位里独来独往,可能是因为他把 ...
云梦遥 发表于 2009-8-30 16:55
“从《偶遇》到《相遇在田园》,也就是从二十世纪的农村走进了二十一世纪的农村,还是没有“城市化”。嘻嘻~~不过这本来就是田间地头的事儿,也无需城市化,这样更朴实。”
如此,感觉还是原来的好。呵呵
忘川 发表于 2009-9-10 23:46
欢迎光临 朴璞文学论坛 (http://8.217.206.15/)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