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璞文学论坛

标题: [原创]相遇在田园 [打印本页]

作者: 李勤    时间: 2009-7-31 08:07
标题: [原创]相遇在田园
相遇在田园

    古朴还在中年的时候,就像个十足的老头了。说话慢条斯理,眼神也不甚活泛,喜欢一个人坐在角落里默默地抽烟、喝茶。
    单位里同事们扎堆打牌聚餐什么的,古朴一概不参加,所以在单位里呆了二十年也没交下什么铁哥们。
    隔壁办公室的小岑却喜欢找古朴聊天。小岑比古朴年轻十岁,正当而立之年,在单位里却干得不甚顺心,上上下下的关系也都有点涩。也许是“人以群分”的缘故,小岑偏偏将孤僻的古朴当作了倾诉对象,有了牢骚闹了情绪就找古朴,有了什么困惑也找他,当然有得意之事也找他——只是得意之事太少了。
    单位里人事机制改革之际,古朴提出了早退申请,自此在某种意义上讲就从单位里消失了。对于这一变故,反应最大的自然是小岑。古朴收拾东西的过程,小岑一直守在旁边痛苦不堪地呲牙咧嘴、唉声叹气,连说以后的日子不知该怎么过了。
    古朴临走劝慰小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说不定没有了俺古朴,小岑你自此融入群体,如鱼得水活得更滋润了呢。
    古朴退休之后,回到老家,把空置多年破败不堪的老屋修葺一番,就此过起了悠闲自在的日子。老屋依山傍水,隔着一块晒豆埕,就是一个大池塘,屋后不远处是一座林木茂盛的矮山,山的那边另有两户人家。古朴每天早睡早起,日间或钓鱼,或爬山,或读书,或耕作,全都随心所欲,不作规划。他也不去搞承包,什么养鱼、种菜等等发家致富之类都不在他考虑之列。
    当然,古朴也绝不是四体不勤的人。虽然他不搞承包,但屋前屋后的田地池塘,闲着也是闲着,他随便捣弄一下,每天餐桌上便也缺不了鲜活的健康食品。老家虽没什么值得一提的产业,但一座老屋一片闲地一个池塘,足以让他安度晚年。古朴常常心满意足地感叹,这是哪辈子修来的福分啊,拿着退休金,从从容容地消磨时光,真比以前的地主老财还安逸。
    悠闲自在的岁月过得不甚分明,古朴也没费神去点数日子。偶尔想起小岑,还有些许牵挂,想着得找个机会,邀他来品一品这闲散日子的滋味。只是心里这么想着,身边没电话,却也没急着去寻电话打。
    也不知隔了多久,这天古朴从地里摘了些青菜,拿到池塘边清洗。忽然之间,随着一阵说笑声,来了几个城里的男女,看样子是来乡间野游的,到了池塘边就直奔树荫下抢占有利地形,摆开架势准备钓鱼。有个女的过来问古朴这池塘是不是他家的能不能钓鱼,古朴乐呵呵地回说无所谓想钓就钓。这时,树下一个男的扬声喊:问问他在他这吃顿午餐多少钱?要道地农家菜!
    不用女的转达,古朴直接听到了。这声音太熟悉了,古朴一听,心里就闪出了小岑。他循声看去,并不由自主地朝那方向迈出两大步。确实是小岑!古朴惊喜地再冲上一步,嘴里喊着:“小——”然而那个“岑”字,卡在了喉咙里。因为,古朴看到,对方在认出自己之后,只有惊而没有喜,脸上满是尴尬和难堪。古朴愣住,恍惚也陷入了尴尬之中,不知该不该招呼小岑。
    刚才和古朴说话的女子跟过来,见状笑道:岑科你直接跟大叔谈吧。哦,原来小岑成了岑科,而自己成了大叔!古朴心里一动,再看一眼还僵着的小岑,转身对那女的说:这地儿是我的地盘,今天借给你们使用了,这菜也送你们了,不够再去摘。屋子没锁,要吃农家菜你们自己做,我就不伺候了,过山那边串门去。说完,古朴也不等对方回答,就迈开步子向矮山走去。
    古朴不急不慢地走着,心里琢磨着小岑奇怪的表现,就算是无意碰上老同事,也没必要那么尴尬吧?直走到山背面了,古朴才又听到小岑的说话声。古朴摇摇头,暗笑自己还想着去找他呢,原来他自己懂得走出来了……突然想起和小岑分别时说的话,不由自嘲地笑:真是一语成箴!



作者: 李勤    时间: 2009-7-31 08:22
久违了小小说。为了朴璞文学论坛新张,特勉强草就一个,请大家批评!


作者: 柯默默    时间: 2009-7-31 10:52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话最近听得别人跟我说。
而这小说里的“福”,真让人寻思


作者: 书生    时间: 2009-7-31 11:44
学习下李老师的小小说....


作者: 阿社    时间: 2009-7-31 15:34
学习!


作者: 李勤    时间: 2009-7-31 16:51
[quote]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话最近听得别人跟我说。
而这小说里的“福”,真让人寻思
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都是耐人寻味的。


作者: 李勤    时间: 2009-7-31 16:52
[quote]学习下李老师的小小说....
请新锐作家多多批评。
像这种老派的写法,也许看得不耐烦吧?


作者: 李勤    时间: 2009-7-31 16:53
[quote]学习!
版主给点意见啊。


作者: 望帆    时间: 2009-7-31 21:04
欣赏李老师新作。
“又再想到——……”这一句,个人认为也可以不要。
还有“就算是无意间碰上无同事”应该是“老同事”吧?


作者: 李勤    时间: 2009-7-31 21:44
[quote]欣赏李老师新作。
“又再想到——……”这一句,个人认为也可以不要。
还有“就算是无意间碰上无同事”应该是“老同事”吧?
谢谢望帆,说得有道理。


作者: 阿社    时间: 2009-7-31 22:40
写得很含蓄的官场小小说,还真的是应了结尾的“一语成箴”。
再来学习!
作者: 老渔    时间: 2009-7-31 22:50
学习!
作者: 李勤    时间: 2009-8-1 10:47
写得很含蓄的官场小小说,还真的是应了结尾的“一语成箴”。
再来学习!
阿社 发表于 2009-7-31 22:40


这个不算官场小小说吧?我想还是属于世相范畴。
作者: 楚白乡    时间: 2009-8-1 14:08
第一次读李老师的小说,第一遍阅读后的感觉是行文很结实。而之前在散文版块读了李老师的《读雾》,感觉是文字在虚和实之间游走,没控制好。这里的虚和实都只是指词句运用,而不是指文字背后的理和悟。在《读雾》中,感觉李老师试图把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感情和感悟推到前台,却太过了,反而使得文字表面看上去很美很虚,而背后却空了,降低了阅读者的思考度和余韵。这篇《偶遇》,因为毕竟是有故事的,文字表面没有参杂太多主观的感慨,所以显得扎实,把思考都留到了阅读之后,更让人回味。个人感觉这篇小说里最妙的一点是,以古朴的视角叙述,实则写小岑,我们无法了解小岑在古朴离开单位后的改变过程,人物虚化了,人性的本质却明晰了,因为我们不需要知道小岑是如何改变的,我们只需要了解小岑是一定会改变的,让我们在阅读之后只能接受这样的现实并对世相产生思考。如果文章最后收尾的时候能再藏起来一点,不要把古朴的想法点透,也许会更有张力。
个人感觉,《偶遇》的虚实结合更甚于《读雾》,也许这也是小说与散文诗之间的区别,因为晚辈理论的匮乏,无法进一步清晰的表达和深入的讨论,只能谈些个感和浅见,有不当之处,请李老师见谅与指正。
作者: 止水微澜    时间: 2009-8-1 14:49
好像很久没读到李馆的小小说了。还是一样朴实无华,而又耐人寻味,喜欢。
作者: 李勤    时间: 2009-8-1 15:42
第一次读李老师的小说,第一遍阅读后的感觉是行文很结实。而之前在散文版块读了李老师的《读雾》,感觉是文字在虚和实之间游走,没控制好。这里的虚和实都只是指词句运用,而不是指文字背后的理和悟。在《读雾》中, ...
楚白乡 发表于 2009-8-1 14:08


谢谢楚白乡。
读得这么细,而且将之与《读雾》放在一起加以考量,这本身就让我惭愧。
因为手头没有短打,却又不想让新开的坛子空着,就信笔涂抹了一篇小小说来应景。自己觉得很不满意,不得劲。也许是太久没写小小说了。
关于《读雾》,所说甚是。哈,找个台阶下下:毕竟是近二十年前的文字了,不够圆熟也难怪。
《偶遇》结尾,我再想想。
望楚君多批评,也多贴些作品上来。
作者: 忘川    时间: 2009-8-1 15:44
名字好土。呵呵

虽然像你所说,是老派的写法。但是看到“为了朴璞文学论坛新张,特勉强草就一个”这一句,我仍然忍不住为她加分。

总是可以寻觅到你的影子。这么简短的篇幅中,“老屋依山傍水,隔着一块晒豆埕,就是一个大池塘,屋后不远处是一座林木茂盛的矮山,山的那边另有两户人家。古朴每天早睡早起,日间或钓鱼,或爬山,或读书,或耕作,全都随心所欲,不作规划。”还是透露了你的小小心事。

故事本无奇。我喜欢的是,古朴够聪明,“这地儿是我的地盘,今天借给你们使用了,这菜也送你们了,不够再去摘。屋子没锁,要吃农家菜你们自己做,我就不伺候了,过山那边串门去。说完,古朴也不等对方回答,就迈开步子向矮山走去。”或许,我应该学习他的那种豁达,即使后来还是忍不住“琢磨”了一下下,后来还是被他“摇摇头”这个动作却抹去了
作者: 李勤    时间: 2009-8-1 15:51
名字好土。呵呵

故事本无奇。我喜欢的是,古朴够聪明,“这地儿是我的地盘,今天借给你们使用了,这菜也送你们了,不够再去摘。屋子没锁,要吃农家菜你们自己做,我就不伺候了,过山那边串门去。说完,古朴也不等对方回答,就迈开步子向矮山走去。”或许,我应该学习他的那种豁达,即使后来还是忍不住“琢磨”了一下下,后来还是被他“摇摇头”这个动作却抹去了。
忘川 发表于 2009-8-1 15:44


哈哈,可能是网速太慢,让你重复发帖了。
关于老土。本来就是老土的人,怎么也变不出新花样,索性老实点土到底了。
忍不住有点好奇:抹去的是什么?
作者: 钟正旺    时间: 2009-8-1 16:43
偶遇两重天。
作者: 忘川    时间: 2009-8-1 21:37
哦,劳驾管理员把其中一个删去。
抹去,应该是淡释准确一点吧。我的意思是,本来后面的”琢磨“是要为他的豁达打折的,但很快地他又摇摇头,所以又被淡释了
作者: 陈家大少    时间: 2009-8-1 23:41
欣赏老师新作!
耐人寻味!
作者: 李勤    时间: 2009-8-2 09:16
抹去,应该是淡释准确一点吧。我的意思是,本来后面的”琢磨“是要为他的豁达打折的,但很快地他又摇摇头,所以又被淡释了
忘川 发表于 2009-8-1 21:37


哦,看到这里,我不由也摇摇头。嘿嘿。
作者: 李勤    时间: 2009-8-2 09:17
欣赏老师新作!
耐人寻味!
陈家大少 发表于 2009-8-1 23:41


谢谢大少抽空读帖。
也祝你多出新作!
作者: 忘川    时间: 2009-8-4 22:59
哦,看到这里,我不由也摇摇头。嘿嘿。
李勤 发表于 2009-8-2 09:16


可是我又不明白老师为什么摇头了。摇得我发虚
作者: 小鱼的理想    时间: 2009-8-5 01:55
楼上的几位说得多好啊,特别是楚白乡哥哥和忘川师姐,本来也想说上几句的,发现该说的被别人说了,别人说得又比我好。所以还是搬个凳子坐下来,再好好地拜读学习!
作者: 利强    时间: 2009-8-5 14:59
在原"惠州文学论坛"的众元老当中,最喜欢两位作家的文章,一者是杨城老师,二者是李老师.
杨城老师的文章总能给人一种精神上力量,拿出勇气,鼓舞着你前进.而李老师的文章,别具一格,多为沉重,带给人更多的反思.
作者: 李勤    时间: 2009-8-5 15:32
谢谢楼上的喜欢,多提意见。
作者: 李勤    时间: 2009-8-5 15:33
楼上的几位说得多好啊,特别是楚白乡哥哥和忘川师姐,本来也想说上几句的,发现该说的被别人说了,别人说得又比我好。所以还是搬个凳子坐下来,再好好地拜读学习!
小鱼的理想 发表于 2009-8-5 01:55


哈,小鱼偷懒也很有技巧。
作者: 李勤    时间: 2009-8-5 19:03
本帖最后由 李勤 于 2009-8-5 19:08 编辑
名字好土。呵呵

总是可以寻觅到你的影子。这么简短的篇幅中,“老屋依山傍水,隔着一块晒 ...
忘川 发表于 2009-8-1 15:44


那就改成《相遇在田园》,怎么样?
作者: 陈家大少    时间: 2009-8-5 22:14
这个题目没有原来的“城市化”。呵呵
作者: 李勤    时间: 2009-8-5 22:21
这个题目没有原来的“城市化”。呵呵
陈家大少 发表于 2009-8-5 22:14


但比原来的……嘿嘿,不说了。
作者: 丫丫    时间: 2009-8-6 09:49
我还以为又有新小说看,原来是改了题目。
作者: 丫丫    时间: 2009-8-6 09:55
但比原来的……嘿嘿,不说了。
李勤 发表于 2009-8-5 22:21

呵呵,是比原来的新颖并富有诗意,“田园”当下正时髦。
作者: 退复进    时间: 2009-8-6 11:55
相见不如偶遇,相遇不如不遇。乱说,主人勿怪。
作者: 云索    时间: 2009-8-6 13:35
离别时的人,再重逢时已经变了。我最感慨的是,小岑见到古朴后脸上的神情,“惊而不喜”,也许他真的希望自己回避古朴吧,能不见就不见,古朴也理解他的心理,所以走开了,此时的他们不可能有共同语言了。我想起鲁迅先生说的“厚厚的厚障壁”。在田园重逢时小岑的表现,对一个老人(古朴)来说,无论怎样都是一种伤害。人失去了本该有的人情味,这是最悲哀的。这篇小小说反映了两种生活哲学,一种是自然率真、保持真我的生活态度,一种是“顺流”的追名求利的生活。古朴的离去,说明了他的决绝。
作者: 色色    时间: 2009-8-6 14:14
看小说,看跟帖,一样精彩。这种互动,让人受益非浅。
作者: 李勤    时间: 2009-8-6 15:40
34# 丫丫


嗯,可惜本篇主题并不时尚。
作者: 李勤    时间: 2009-8-6 15:40
相见不如偶遇,相遇不如不遇。乱说,主人勿怪。
退复进 发表于 2009-8-6 11:55


欢迎多来弹弹。
作者: 李勤    时间: 2009-8-6 15:41
离别时的人,再重逢时已经变了。我最感慨的是,小岑见到古朴后脸上的神情,“惊而不喜”,也许他真的希望自己回避古朴吧,能不见就不见,古朴也理解他的心理,所以走开了,此时的他们不可能有共同语言了。我想起鲁迅 ...
云索 发表于 2009-8-6 13:35


也许吧。人与人之间,有时就是那么微妙。
作者: 李勤    时间: 2009-8-6 15:42
37# 色色


论坛的魅力就在于此哦。
作者: 水长东    时间: 2009-8-7 20:38
本帖最后由 水长东 于 2009-8-7 20:43 编辑

我觉得小岑见到古朴时的表情,应该是惊讶,继而尴尬略带难堪。人们对文字往往有先入为主的想法,惊而不喜,阅读时本身就会感觉到略带惊喜。是这样的吗?
作者: 李勤    时间: 2009-8-7 20:58
我觉得小岑见到古朴时的表情,应该是惊讶,继而尴尬略带难堪。人们对文字往往有先入为主的想法,惊而不喜,阅读时本身就会感觉到略带惊喜。是这样的吗?
水长东 发表于 2009-8-7 20:38


你觉得是怎么样的就是怎么样的。各人的阅读感觉不可能完全相同。又何必求同呢?
作者: 退复进    时间: 2009-8-8 13:11
古大叔真酷,好玩。
作者: 阳暖    时间: 2009-8-8 14:39
这世道,人一阔,脸就变,文章的人物刻画的入木三分啊
作者: 刘苏红    时间: 2009-8-8 14:43
此相遇,言难尽!
作者: 李勤    时间: 2009-8-8 17:16
古大叔真酷,好玩。
退复进 发表于 2009-8-8 13:11


谢谢欣赏。
作者: 李勤    时间: 2009-8-8 17:17
这世道,人一阔,脸就变,文章的人物刻画的入木三分啊
阳暖 发表于 2009-8-8 14:39


请多批评。
作者: 李勤    时间: 2009-8-8 17:19
此相遇,言难尽!
刘苏红 发表于 2009-8-8 14:43


问好刘苏虹。
作者: 江夏    时间: 2009-8-10 16:58
迟来一步,看的都是修改版的了。
哪天到我老了,也回家过田园生活
作者: 李勤    时间: 2009-8-10 17:54
迟来一步,看的都是修改版的了。
哪天到我老了,也回家过田园生活
江夏 发表于 2009-8-10 16:58


欢迎江夏到此交流。

其实,改的只是一个标题——《偶遇》改为《相遇在田园》,内容没改,只删掉了“又再想到——……”一句。请多批评!
作者: 江夏    时间: 2009-8-12 13:19
50# 李勤


哈哈,说批评?李老师真是太看得起我啦,应该是我来学习才对。
我觉得改过的题目比原来的题目有诗意多了
作者: 李勤    时间: 2009-8-12 16:42
50# 李勤


哈哈,说批评?李老师真是太看得起我啦,应该是我来学习才对。
我觉得改过的题目比原来的题目有诗意多了
江夏 发表于 2009-8-12 13:19


既然是论坛,当然是大家互相批评指正的。否则,我还发帖干嘛?
作者: 琥珀泪    时间: 2009-8-27 22:35
喜欢这样从容叙述的文字。乍看不起眼,却经得起咀嚼。
作者: 李勤    时间: 2009-8-28 15:25
谢谢楼上的欣赏喜欢.
作者: 庐林    时间: 2009-8-28 20:10
学习!欣赏!
作者: 李勤    时间: 2009-8-28 22:39
谢谢楼上的。请批评。
作者: 云梦遥    时间: 2009-8-30 16:55
从《偶遇》到《相遇在田园》,也就是从二十世纪的农村走进了二十一世纪的农村,还是没有“城市化”。嘻嘻~~不过这本来就是田间地头的事儿,也无需城市化,这样更朴实。
古朴之所以在单位里独来独往,可能是因为他把工作上的事儿都看得那么透彻吧,所以临别才会有“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话,才会在相遇之后不相认而留下“不伺候”的话。古朴也把人生看得很透彻,所以才会有悠哉的田园生活。这种透彻是大彻大悟,那是一种境界。
而再反观小岑,从“小岑”到“岑科”,说明他也洞悉工作官场中的事儿,但从他遇见古朴的反应看,他还是“嫩”了些,而且也根本做不到古朴那么豁达,他有的是小聪明,而古朴那是大智慧。
人间百态啊。
作者: 李勤    时间: 2009-8-30 17:15
从《偶遇》到《相遇在田园》,也就是从二十世纪的农村走进了二十一世纪的农村,还是没有“城市化”。嘻嘻~~不过这本来就是田间地头的事儿,也无需城市化,这样更朴实。
古朴之所以在单位里独来独往,可能是因为他把 ...
云梦遥 发表于 2009-8-30 16:55


遥遥也看得很透哦,厉害。
作者: 望帆    时间: 2009-8-31 20:45
这种相遇很真实,就像发生在我们身边。这种事不止从前有,现在也有,将来也一定会继续。其实,看完李老师的这篇小小说 ,俺想到的的俺不想去褒或贬某个人,环境与人,不主动适应就会被适应,或者出局,当然,想不想被适应,主动权在自己手里。
作者: 李勤    时间: 2009-8-31 21:45
其实我写的时候并没有想太多,是大家读时拓展了。
作者: 望帆    时间: 2009-8-31 21:53
呵呵,各人从中看到的东西不一样。有理。
作者: 心香一瓣    时间: 2009-9-3 10:42
小小篇幅,写了一个变化。但是,是不是太圆熟了?
作者: 李勤    时间: 2009-9-3 11:19
小小篇幅,写了一个变化。但是,是不是太圆熟了?
心香一瓣 发表于 2009-9-3 10:42


嗯,言之有理。有时,太完整也是一种缺憾。
作者: 丫丫    时间: 2009-9-3 15:27
我看到的是谁离开了谁都能过得好,缺了谁地球都照样转。
作者: 老九    时间: 2009-9-3 18:44
古朴的生活正是我向往的生活,有一个作家叫韩少功,他现在就是过着这样的生活,实在艳羡啊,问好李老师!欣赏新作!
作者: 李勤    时间: 2009-9-3 19:42
我看到的是谁离开了谁都能过得好,缺了谁地球都照样转。
丫丫 发表于 2009-9-3 15:27


对。改变有时令人难以接受,却不得不接受。
作者: 李勤    时间: 2009-9-3 19:43
古朴的生活正是我向往的生活,有一个作家叫韩少功,他现在就是过着这样的生活,实在艳羡啊,问好李老师!欣赏新作!
老九 发表于 2009-9-3 18:44


哈哈,有时不能离得太近。
老九近来好吧?祝福你!
作者: 忘川    时间: 2009-9-10 23:46
那就改成《相遇在田园》,怎么样?
李勤 发表于 2009-8-5 19:03


“从《偶遇》到《相遇在田园》,也就是从二十世纪的农村走进了二十一世纪的农村,还是没有“城市化”。嘻嘻~~不过这本来就是田间地头的事儿,也无需城市化,这样更朴实。”

如此,感觉还是原来的好。呵呵
作者: 李勤    时间: 2009-9-11 07:35
“从《偶遇》到《相遇在田园》,也就是从二十世纪的农村走进了二十一世纪的农村,还是没有“城市化”。嘻嘻~~不过这本来就是田间地头的事儿,也无需城市化,这样更朴实。”

如此,感觉还是原来的好。呵呵
忘川 发表于 2009-9-10 23:46


哈哈,这就是先入为主哦。
忘川,还以为你把论坛忘到忘川去了呢。
作者: 李勤    时间: 2009-9-11 08:25
这么两个标题竟能看出时代的变化?怀疑中。
哪个时代也有偶遇,也会相遇在田园。只不过,偶遇太多,人们熟视无睹了。而田园,是当下城市人比较时兴的词儿……
作者: 忘川    时间: 2009-9-11 12:38
哈哈,这就是先入为主哦。
忘川,还以为你把论坛忘到忘川去了呢。
李勤 发表于 2009-9-11 07:35



这是我的地盘(下一句是大家做主),我的自留地,我怎么会把她忘了咧,没上来的时候我很牵挂的,而且久没上来就很不安。这说明了我的心情,而实际的是,我四肢不勤……
作者: 李勤    时间: 2009-9-11 12:40
四体不勤不要紧哦,手指头勤点就行。
作者: 李勤    时间: 2009-9-15 18:48
在博客那,有位博友在此篇跟了这样一段——
风雨人生:
2009-09-14 13:04:41  拜读这文思流畅、构句严谨之博文。故事刻画出守规遁矩的古朴这人物,仲出生于革命时期的五十年代,眼睹荒谬的文革运动,身经僵硬制度化下无味悠闲的工作,其乎向往隐居生活他,最后也如愿以偿,,,,,。简洁的文章将栩栩如生的人、事、物摆在读者的面前。
   假如博主能将古朴与小岑的不期而遇的最后故事,稍于作处理为:按古朴的本质,不动声色、装着不认识小岑,并在小岑的“农家菜””消费的启示下,作一番事业发展!即不失为一篇反映社会制度僵硬下,开放的潮流却能推动着人们思想变革的好文章啊。

我给她的回复如下——
博主回复: 2009-09-15 08:03:20
感谢你输入这么多字。这样都想得到,真佩服你。
若要这么一种“事业发展”,古朴何需跑回老家的老屋去?如此发展了,古朴还是古朴吗?
作者: 李勤    时间: 2009-9-15 18:54
人们阅读作品的感想,可以有这么大的差别,想想也真有趣。而这位博友,想的还挺远挺广的。看了我的回复之后,更是拉出“竹林七子”来和我的“古朴”相比……哈哈。
作者: 儿时玩伴    时间: 2009-9-17 19:22
乡村、老屋,萤火虫……
作者: 李勤    时间: 2009-9-17 21:08
乡村、老屋,萤火虫……
儿时玩伴 发表于 2009-9-17 19:22


儿时玩伴可曾玩了个够?
作者: 三尺八男孩    时间: 2009-9-18 08:55
呵呵,感觉不错,古朴的淡然,小岑的事故

学习了
作者: 李勤    时间: 2009-9-18 09:20
呵呵,感觉不错,古朴的淡然,小岑的事故

学习了
三尺八男孩 发表于 2009-9-18 08:55


哈哈,男孩现在才看这篇啊?
作者: 三尺八男孩    时间: 2009-9-18 13:05
哈哈,男孩现在才看这篇啊?
李勤 发表于 2009-9-18 09:20

嗯,呵呵。我很少来玛瑙园,最近有写一点才来看看,呵呵

作者: 土牛    时间: 2009-9-19 02:01
久违了小小说。为了朴璞文学论坛新张,特勉强草就一个,请大家批评!
李勤 发表于 2009-7-31 08:22


老师好才情~~~
作者: 土牛    时间: 2009-9-19 02:04
忘川,还以为你把论坛忘到忘川去了呢。
李勤 发表于 2009-9-11 07:35


回来吧,忘川

像是招魂
作者: 土牛    时间: 2009-9-19 02:07
当官的事,很有技巧
人呢,得有原则

老师的作品都能阅进人世,我等学习~~~
作者: 李勤    时间: 2009-9-19 20:31
唉,说古朴老先生的这心态……
作者: 一只马    时间: 2009-9-20 00:35
细细回味,确实好文,学习李老师大作!
作者: 李勤    时间: 2009-9-20 08:26
细细回味,确实好文,学习李老师大作!
一只马 发表于 2009-9-20 00:35


一只马也多贴些作品上来啊。
作者: 天沐林    时间: 2009-9-24 23:12
假如古朴还在单位的话,也许小岑就不会与另外一群人交往了,那么也很可能不会有个美女称他“岑科”了。
作者: 李勤    时间: 2009-9-25 07:46
假如古朴还在单位的话,也许小岑就不会与另外一群人交往了,那么也很可能不会有个美女称他“岑科”了。
天沐林 发表于 2009-9-24 23:12


也许吧。
不过,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影响力,有时也并不那么大。该变化的,有时就在眼皮底下发生,那才叫人目瞪口呆呢。
作者: 庐林    时间: 2009-9-28 19:08
精湛!有品味头!学习。
作者: 庐林    时间: 2009-9-28 19:09
好像湖南人爱吃的“槟榔”!
作者: 李勤    时间: 2009-9-30 08:07
谢谢芦林来读,请批评。
你是将所有小说都当食物品尝了,哈哈。
槟榔我还没吃过呢,不知是什么味道?
作者: 庐林    时间: 2009-9-30 11:57
哈哈,槟榔是含在口里慢慢地嚼,越嚼越香,越嚼越有味,到最后有“酒的香味”,有的人吃了会有“醉”的感觉!很美妙呢!
作者: 李勤    时间: 2009-9-30 12:17
哈哈,槟榔是含在口里慢慢地嚼,越嚼越香,越嚼越有味,到最后有“酒的香味”,有的人吃了会有“醉”的感觉!很美妙呢!
庐林 发表于 2009-9-30 11:57


哈,似乎看到小说里有称某类人为“嚼槟榔的人”~
作者: 彩色的梦    时间: 2009-9-30 12:30
槟榔我还没吃过呢,不知是什么味道?
李勤 发表于 2009-9-30 08:07

槟榔你千万别试,一口进去,整个心肺都好像被扯上来一样,难受。
作者: 李勤    时间: 2009-9-30 13:04
槟榔你千万别试,一口进去,整个心肺都好像被扯上来一样,难受。
彩色的梦 发表于 2009-9-30 12:30


哈哈,有这么厉害啊?那倒得找机会试试。
作者: 晕青    时间: 2009-10-5 14:53
人随着环境变化而发生变化,小说中言而未发之意值得人思索
作者: 李勤    时间: 2009-10-11 10:55
人随着环境变化而发生变化,小说中言而未发之意值得人思索
晕青 发表于 2009-10-5 14:53


忘了回晕青:是的,社会环境和风气对一个人的改变,有时是全方位的。
作者: 土牛    时间: 2009-10-13 09:47
等着读老师的新篇,期待
作者: 伤情浪子    时间: 2009-10-18 16:55
无疑看到了许多现实......
也感受了许多无奈......
人生如古朴,古朴即人生!
作者: 李勤    时间: 2009-10-18 17:03
无疑看到了许多现实......
也感受了许多无奈......
人生如古朴,古朴即人生!
伤情浪子 发表于 2009-10-18 16:55


言过了。古朴有古朴的人生,但决不会是大家的。人生漫漫,精彩和无奈杂陈,其中滋味,各人心中有数。
作者: 伤情浪子    时间: 2009-10-18 17:08
言过了。古朴有古朴的人生,但决不会是大家的。人生漫漫,精彩和无奈杂陈,其中滋味,各人心中有数。
李勤 发表于 2009-10-18 17:03

是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正如老师所说的人生漫漫,精彩和无奈杂陈,其中滋味,各人心中有数。
这个论坛真是个好地方,以后还望老师不吝赐教。
弱弱问一下:我可以叫你老师吗?




欢迎光临 朴璞文学论坛 (http://8.217.206.15/) Powered by Discuz! X2.5